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三章 灭南唐的策略(2 / 2)

“官家,这些茅台酒可是没有对外销售,现在您老享用的都是特制的,市面上都没有。”

赵承嗣没有客气直接坐了下来,面前摆放的正是赵承嗣酿造的茅台。

“你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朕可是听说你让王著帮你写了一篇宣传茅台的文章,这可是价值千金呀,还有朕送给你的礼物,怎么样,只要你敞开了卖,一定会大火。”

赵匡胤也十分随意。

自己说茅台以后最为贡酒的一种,这就是一种荣耀,只要赵承嗣开张,不少的人会争着抢购,都想尝尝贡酒是什么味道的。

“这都是官家和先生的厚爱,以后每月我有特制的茅台会送到官家这里。”

赵承嗣满脸笑意,皇帝的当时是要最好的。

“那好朕就专门等着了,对了你知道朕找你来是干什么吗?”

“臣下不知道,还请官家明示?”

赵承嗣确实不知道。

“你最近干的不错,忠义营的事情朕很满意,这也是你所谓的练兵之法吧,等过一段时间朕决定在全军推广,纯臣你功不可没。”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不过也确实值得高兴,一个废弃的忠义营,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改头换面,赵承嗣功劳真的不小。

“这些托官家的洪福没有官家的大力支持,不过有这样的效果,所以最终还是官家自己的功劳。”

赵匡胤听到这个年轻人拍自己的马屁,也只是笑了笑。

“不要给朕戴高帽子,是朕的就是朕的,不是就不是,这一切都有你,你一儿不要谦虚了,现在朕要问的是另外一件事,就是关于南唐的事情。”

南唐,是赵匡胤的一个心病,统一南唐之后他基本就完成了中原的一统。

关于南唐的一切他都十分的关心。

赵匡胤上一次托王著的交给赵匡胤的奏章里面就有一份关于南唐形势的分析,也列举了为什么非要攻打南唐和攻打南唐必胜的理由。

“官家认为小臣说的有理与否,或者说官家认为我是信口胡说?”

赵承嗣在信中分析了一下当前形势,从赵匡胤灭后蜀之后说起。

后蜀被灭天下便只剩北汉、南唐、吴越、清源军,而赵匡胤在灭南汉之前曾北伐北汉,但北汉抵抗强劲又有契丹为后盾,赵匡胤无功而返。

吴越历代国王一贯谨遵开国君主钱镠的遗训,善事中原,因而对待赵匡胤也是恭谨无比,故赵匡胤曾向钱氏许诺他在位期间永不讨伐吴越。

所以灭南唐便提到了议事日程,南唐自李昪篡吴开国以来,知道自己无力夺取中原统一天下,因此只是以自保为务。

于内与民休息,慎动兵戈,此时南唐已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太平日子,人皆厌战,且军力实在难看,中主李璟好大喜功,想趁马楚内乱灭楚,然而灭楚一战打得很难看。

不久后刘言就重整武平军,让李璟很头疼,而同样地,李璟想趁闽国内乱灭闽,这一战也打得很难看,结果也留下个清源军。

这两次灭国之战都充分暴露了南唐军力的外强中干,不过灭闽一战最大的收获却是得到了林仁肇。

李煜自继位以来,虽然对内延续先主中主两代的国策,与民休息,不生兵戈。

但是其作为一代君主政治能力确是不合格的,在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注定是要被历史的洪流淹没的。

假使李煜是一代明主,整肃军务,最多也只能将南唐的国祚延续数年,终究无法逆天改命。他精于诗词,善书法,工乐舞,通佛理,在他治下南唐文化兴盛,他更是创立了南唐国家画院,使得文人画开始成熟,而他在词上的造诣更是登峰造极,开豪放派之滥觞。

这一切都说明他不是一个好君主,在他手下,南唐党争日趋激烈,而韩熙载等北来士人又受到猜忌不得重用,于是吏治不行、军队忘战,南唐国势日仄。赵匡胤在平定南汉后开始部署灭南唐,他从在南唐安插的间谍小长老得知南唐最能征惯战的大将便是灭闽时投降南唐的林仁肇。

“如果官家能除掉林仁肇,那么伐唐之战就胜利了一半,剩下的就靠王师征战,而且我听说在长江一线有一段水缓滩浅,可是架设浮桥。”

赵承嗣的观点有两个,杀的南唐的大将林仁肇,然后假设浮桥攻打南唐。

这些都历史攻打南唐用的方法,赵承嗣现在只不过是提前说出来。

赵匡胤也反复看了不知道多少遍,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毕竟这是灭国之战不是闹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