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演完仙侠剧,她成仙了!第40节(1 / 2)





  京圈二代看着那成绩单都瞠目结舌了,过了好一会儿,潘允诚的消息才发出来,“连大师这成绩是真的吗?该不会是出来的吧……”

  第55章 v39

  京圈二代们都在认真吃瓜,毕竟这个成绩对他们来说太罕见了。他们这些人大致分为两种,要么是特别好特别优秀的,高中就被家里人送去国外了,拿到国外的学位才回的国,要么就是一般般或者比较差的,也是高中就被家里人送去国外镀金了,反正他们都没怎么体会过考研的苦。

  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

  这些人虽然都没参加过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但都对这种考试的难度有所耳闻,乍一下听说连笙考了那么高的分数,惊讶是第一反应,然后就开始怀疑这成绩的真实性。

  网友们的反应比京圈二代的反应还要大。

  “这成绩……是真的吗?”

  “找s大神看过了,没有任何s的痕迹,应该是真的……”

  “这也太颠覆我对演员的固有认知了吧,谁说演员都是学渣的?”

  “可我们之前看的各种综艺里,演员们不都是解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就会被当成学霸学神来瞻仰膜拜的吗?”

  “连笙虽然念的是表演,但她当初的成绩好像就很不错来着……不然也考不进北影。”

  “难道就没人注意到她考的那门专业课吗?她考的是数学啊……本科数学就让我头疼了,她的研究生居然读的是数学?”

  “啊这,姐姐是不是要变秃了!”

  --------------------------------------

  不止京圈二代和网友们觉得这个瓜吃的不大真实,徐争光院士手下的那些研究生也觉得这事儿不大真实。

  自个儿要和那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一块儿读研了?

  那个大明星还要变成自己的师妹?

  真是想想就刺激。

  这些人心里的车已经换上了高铁,嘴上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然而真到了连笙进课题组的时候,他们又都怂成了鹌鹑。

  这个给那个递一个眼神,那个冲这个努努嘴,就是没人愿意敢上来同连笙打个招呼,徐争光院士看了都觉得尴尬,他生怕连笙觉得自个儿没带好团队,以为课题组的氛围不太好,赶紧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了个自我介绍。

  连笙的年纪比不上这些师兄师姐,但经历的事情却远比这些一直都待在象牙塔内的人多得多,她能分辨出这些人只是紧张与拘束,不知道该如何同自己打交道,主动攒了个饭局,请大家都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然后便顺利苟进了徐争光教授的课题组。

  她对于数学的很多理解都是从书上、论文上学来的,有很多专业计算软件、建模软件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功底基本为零,幸好有那一顿饭局打通了关系,学那些专业计算软件和建模软件所需要的书籍、网络课程都有师姐帮忙整理好主动分享给她,在尝试用那些软件的过程中,连笙磕磕绊绊地遇到不少问题,也有师兄主动过来教她,她倒没觉得学起来有多难。

  作为课题组内唯一一个不用住学校宿舍的研究生,连笙每天都是开着车过来的,家里做了什么吃的,收到别人送的什么礼物,她都会拿到课题组内分享,一开始其他人还不大好意思收,担心连笙是想收买他们好让他们给写论文之类,后来看连笙每天来得比他们早,回的比他们还晚,一整天连手机都不开,到了课题组就坐在位置上学习,要么看书看论文,要么在电脑上建模计算操作,他们就渐渐打消了心里的那点小心思。

  课题组内的那些人很快就发现了连笙的恐怖之处——貌似连笙看各种数学专著与论文的速度都很快,笔记本做了一本又一本,他们讨论一些问题的时候,连笙说的话虽然不多,但都能说到点子上,时不时还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这哪像一个本科学表演的纯萌新?

  人家看着比他们还要专业,两相对比之下,他们才像是那个业余学数学的!

  徐争光院士是知道连笙那数学天赋的,等连笙跟着进课题组后,他认真观察了几天,给连笙指了一个课题,然后就让连笙自己研究去了,还要求连笙每两周都得拿出一个能够见人的成果出来,跟着那些师兄师姐一并参加课题组内的组会,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度。

  虽说要在组会上拿出一个能够见人的成果出来,但参加过组会的人都知道,哪有那么多能够见人的成果?大家一般都是讲讲自己这两周学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关于自个儿的研究领域有什么新的认识……能够证明自己这两周没有虚度就好了,可连笙不知道这种‘学术圈潜规则’啊!

  她看着徐争光院士给她指的那个课题,再想想徐争光院士给她的两周期限,深吸一口气,心里默默感慨,“这就是学霸圈子的常态吗?两周要搞定这么难的一个问题……”

  内心呜呼哀哉地感叹了一通,她脸上却没有表现出太多东西来,只是来课题组的时间越发早了,晚上回家的时间越发晚了,一整天都待在工位上,要么是看论文要么是看专著,要么就是自己盯着那个命题一直在算,俨然成为课题组内的拼命三娘。

  她这么努力,徐争光院士的其它学生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觉得自个儿不能一直这么混日子下去,也跟着拓宽了自己的学习时间。

  这一幕落在连笙眼里,再一步佐证了她之前的猜想——这组会果然要求很高,不然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紧绷神经?

  --------------------------------------

  两周时间眨眼而过,连笙紧赶慢赶,总算在组会开始的前一天将这个命题给解了出来,顺带着撸了一片论文的草稿。

  没写过论文的她看着自个儿写在rd里的东西,感觉慌得一批!

  学术论文应该是这样写的吧,她从来没写过,只是看了不少的论文,感觉人家写的论文都是这个样子的……不知道自己写出来的论文算是依葫芦画瓢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徐争光院士见连笙一直都绷着张脸,还劝连笙,“别这么紧张,两周一次的组会是常态,习惯就好了。你也不要觉得这是个压力,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没有高压怎么能出好成果?你这两周做了什么,待会儿上去讲讲就好了,对了,你的t做了吗?做好的话直接拷到会议室那台电脑上去。”

  连笙脸色一滞,缓缓扭过头,“还要做t?”

  徐争光院士也跟着愣了一下,他想到自个儿这位新学生完全就是学术的血外行,不懂这些规矩,又细致地给讲了一下,“得做t,你要是不做t,别人怎么知道你做了什么干了什么研究出了什么?你得学会用t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给展示出来。”

  连笙强作淡定的点点头,回头就上网买了一个高端t的速成课程,在两小时内以二倍速将那个速成课程给看完,晚上又熬夜撸了个t,心里才稍微踏实了一些。

  她告诉自己,需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

  --------------------------------------

  虽然连笙对自己研究出来的那个命题还算有信心,可第一次参加组会的她还是不争气地紧张了些,将t拷到会议室的电脑上后,连笙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原地抖腿,盼着徐争光院士可以晚点她的名,让她看看前面的师兄师姐怎么汇报,好跟着学一些汇报技巧。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可偏偏事不遂人愿,徐争光院士才勉励地说了几句,就将灼灼目光落在了她的身上,说,“小连,你是新加入课题组的,要不你来?”

  连笙:“……”

  所以,正确的汇报姿势应该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