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节(1 / 2)





  景尚服添了碗筷进来。

  “清粥,白馒头,盐滋萝卜。”今上轻笑,眉眼间淡淡地透着一丝不悦。

  这样的笑容,阮阮不久前在景尚服惩治娥儿和雪柳时见过。

  阮阮愣愣地,有些心惊,很怪,却说不出来。

  “母后可真是天下表率,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今上突然收了笑容,唇角下落。

  “年纪大了,总喜欢……”

  太后的话还没讲完,便被官家打破,“可知道的人会赞颂母后贤良,不知道的却以为是朕对生母刻薄,连一日三餐都照料不到,让母亲整日粗茶淡饭呢?”

  官家语气很重,阮阮抬头,目光瞥见周太后微微颤抖的手,一滴清粥落在桌面上,被她悄无声息拭去,动作里的惶恐和小心,让人格外心疼。

  今上眸光微凛,不为所动,自顾自夹了块咸萝卜,大口喝了一碗粥。

  母子二人相坐无言,一时无话。

  屋内低沉气氛通往屋外,整个福德殿除了墙头翠鸟欢快低吟浅唱外,再无其他声音。

  伺候主子,不该问的不问,太该听的不听,不该讲的更要烂到肚子里。这是阮阮初入宫时,景尚服对她们讲的。

  阮阮立在一旁,小心伺候。

  今上胡乱吃了几口粥,沉沉搁下碗筷。

  周太后见状,顿了顿,问:“官家吃饱了?”

  今上一字不答,空气中透着一丝明显的尴尬。

  周太后缓缓将手中碗筷搁下,避开今上的气不顺和故意找茬,试图缓和气氛道:“今儿准备不足,明儿官家来,哀家定叫人备着官家喜欢的。”

  “劳烦母后,朕心不安,还是不必了。”今上冷冷道。

  “前两日我刚刚腌了条鲈鱼,在小膳房搁着呢,我想着过两日给你炸鱼鮓,里面鱼肉嫩嫩的,外皮儿脆脆的,最是你小时候喜欢的。”

  周太后强力让自己欢快道,可谁都听得出来,她话语里的黯然,和努力博今上欢心的小心翼翼。

  可今上却眉目不抬,清了清口,并不接周太后的话,只扔了句:“朕还有事要忙,下次再来看大娘娘。”

  从他进来,到他出去,前后不足半柱香的工夫。

  玄色衣衫消失在拐角,周太后轻轻将碗筷搁下,一言不发,转身进了她的小佛堂。

  “平日里挺机谨的,怎么今儿却乱说话了?”景尚服瞪阮阮一眼,转身跟了过去。

  阮阮在迷茫中不知所措,她不明白自己错哪里了?太后分明是期待今上来的,可为什么会不欢而散?

  但这一切阮阮都来不及细想,因为小佛堂传来一声尖叫,“太后她老人家晕倒了,快来搭把手……”

  周太后病了,这一病来势汹汹,夜夜梦魇,高呼“你不仁不要怪我无义”和“我要给吾儿做鱼鮓”之类的呓语。

  为此,景尚服屏退了所有贴身伺候的人,只留下阮阮一个。

  日夜颠倒,没两日的功夫,周太后整个人便瘦了一整圈。

  她坚决不肯通知尚衣局的医官过来把脉问诊,只命人关了福德殿大门,不许外出,更不许谁向今上透露她病了的消息。

  整个福德殿一瞬间仿佛被阴霾遮盖,昏天暗地,不见光明,不闻人声,只有景尚服来来回回忙碌的身影。

  阮阮诚惶诚恐,默默跟随景尚服,烧水熬药,抄经念佛,精心伺候,如此照料半月有余,周太后的精神才有所好转。

  周太后得以下床后的第一日,便亲自进了福德殿的小膳房,不要他人假手,独自忙活了一下午,终于将在昏迷中念念不忘的鱼鮓做了出来。

  “官家幼时最喜欢吃炸得金黄的鱼鮓,上一次他来,哀家没让他吃到好的,哀家在病中一直深以为憾,天下哪有母亲不想让孩子吃饱的呢?”

  忙活完,太后心满意足地擦手,看着在碟子里堆成小山的炸鱼鮓,不停感慨。

  阮阮瞧着她挂在额角的汗珠,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小娘。

  那时在府中,大娘子手段厉害,父亲畏惧大娘子,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她娘儿两缺吃少穿。

  小娘为了让她填饱肚子,想尽了心思,甚至连上树摘槐花都试过。小娘其实也是个胆小的人,槐花树那么高,她硬是咬着牙上去了。

  “官家若是看到您的心意,定会感动的。”

  天下母亲的心思都是一样的,阮阮诚心道。

  “就知道你是个会心疼人的好孩子。”周太后笑笑,将鱼鮓装进檀木雕花食盒,又对阮阮道:“好孩子,替哀家将它送给今上吧。”

  周太后情真意切,阮阮接过食盒,深深点头。

  福德殿与今上寝殿长春宫有很长一段距离,阮阮手提食盒,一路疾走,食盒有些重,不一会儿手掌中便被勒了一道明显的压痕。

  阮阮咬牙坚持,好在半路遇到了今上身边的内侍韩玦。

  韩玦大约三十出头的年纪,为人很是沉稳,在禁宫众人面前,地位极高,所有尚宫局的人,哪怕是朝臣,都会对他礼让三分。

  阮阮瞧见他手中握着一卷尚医局的药方,为防他人冒用,尚医局的纸张与其他别处大有不同,阮阮识得。

  “韩先生不舒服?”阮阮关心道。

  “无碍。”韩玦微笑不答,转移话题,“阮内人这是往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