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章(2 / 2)


  程立柏摇头:“彼此喜欢又怎样,你阿爹可是说了黄大龙送虎骨的钱要还上才能让我家春生跟阿秀一起。我们家什么样你也不是不晓得,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来。虽然春生二叔前些日子回来一趟,说那四五十块大洋他替春生出,可也要等好几个月才能回来拿出来呢。”

  “我们家的一条家规你也晓得吧,这亲事讲究个你情我愿,既然你们家的钱有着落了,我看,不如你们这就去向我阿爹和阿娘提亲。其实,你们这卖了蚕茧,不是有钱吗,可以把钱先垫上,等你二弟回来了再让他拿出来补上这一笔钱。我也是为你们着想,你看看,嫂子多累。”

  “你不提我还真忘了这一茬了……”

  这次卖蚕茧,程家到手了五十多块大洋,拿出钱来足够把黄大龙的那四十多块大洋还了。

  既然可以还黄大龙的钱,当然有了资格向阮家提亲,要是两个孩子真是彼此喜欢对方,这亲事不是一提就能成吗?

  现在是四月出头,要是提亲成功,快得话等到下半年九月十月就能把亲事办了。到时候家里不是多了个能帮老婆的媳妇了吗?

  要真这样的话,春生的亲事能比根生还提前,因为他娘虽然托人在给根生找媳妇,可到现在还没个信儿。这样一来,春生的亲事不是最现成的吗?

  “要是大哥有这个意思,就早点儿上我家提亲,到时候我帮你,让我阿爹和阿娘早点儿跟你们定日子。”阮茂银端着酒杯觑着程立柏说。

  程立柏喝了酒,有点儿兴奋,一口就答应了阮茂银,他说:“好,明天我就让老婆去找媒人上你家提亲去!”

  作者有话要说:  短小君,我写着最舒服,哈哈!谢谢gn们的支持!会一直定时日更到完结,强迫症伤不起……

  ☆、第34章

  对于阮秀来说,民国十年五月三日这一天是个她后来不想记起, 偏偏留下深刻记忆的一天。

  东河村里的村民们在卖完蚕茧后的几天都会休息几日, 聚在一起吃吃酒, 去九亭镇上赶个集。村里人都有跟秋收之后差不多的喜悦的心情。这个时候在一年之中, 尤其是上半年里, 是媒人们走村串户很活跃的时候。趁着这卖了蚕茧之后, 村民们家里的钱罐子里面多了钱而带来的喜兴,媒人们觉得说亲成功的可能性都大增。

  这一天,大概九点多钟,东河村里专门给人做媒的名叫马桂芳的媒人上阮家来了。

  程罗氏昨天晚饭后特意去找了她, 托她上阮家去帮她家春生向阮家提亲。

  马桂芳四十多岁,也是东河村的村民,她跟她丈夫王贵两个在农闲的时候都有副业, 她丈夫农闲的时候会去当货郎, 走乡串户的卖货。她呢, 给人做媒,也要走乡串户。还别说, 两口子的这副业居然可以互补。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两夫妻的副业,就有买了杂货的村民托王贵回去叫他老婆做媒的,也有叫马桂芳做媒的村民让她捎带杂货的。

  给这附近村庄的村民们做媒已经十多年,马桂芳撮合成功的夫妻也有几十对。她嘴会说,又会察言观色,东河村的村民们但凡要托人做媒,头一个就想到她。

  程罗氏就是在阮茂银喝完酒离开后去收拾碗筷, 她丈夫程立柏叫她去找马桂芳的。他醉醺醺地催着她吃完晚饭就去王贵家一趟,让王贵老婆马桂芳明天去阮家提亲去。

  她当时听了问丈夫这么急干嘛,而且程立松不是还没有拿钱回来吗?

  程立柏便告诉她,卖了蚕茧有钱,可以把这个钱先拿出来,等到二弟回来,出了钱,再把那个钱补上就是。

  他想让春生早点儿娶上老婆,好帮程罗氏干活,那样她没那么辛苦。

  这个话程罗氏爱听,而且她觉得丈夫难得有这样开通的时候,再说了,她早就希望二儿子春生能够跟阮秀早点儿定下亲事,以免夜长梦多。

  所以她立马答应了,吃完饭之后就赶紧去找马桂芳了。

  找到人之后,她把自己的想法一说,马桂芳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她也听到过村里流传的那什么春生跟阮秀郎有情妾有意的话,她认为要是这样的话,这亲事一说就成,自己赚三块大洋的媒人钱很轻松。

  于是,第二天早晨起来,马桂芳收拾打扮了,就摇摇摆摆的去了阮家。

  到了阮家后,她直接去了北屋,找阮老爷子和阮赵氏说话。

  在她看来,阮家是由阮老爷子当家的,凡是阮家小辈的亲事,当然是要先跟他说。只要阮老爷子点了头,这亲事就算定了,到时候再去见阮秀的爹娘,走一走过场,等到两边定下亲事,她的媒人费就到手了。

  马桂芳进了阮家院子,凡是看见她的人都知道她是干嘛的,阮家现在年纪到了的女孩就只有阮秀。所以马桂芳是受人所托上门来提亲,这对象就是阮秀。然而他们不知道到底马桂芳是受了谁家所托上门的。尤其是阮茂金夫妇,更是猜测这马桂芳是受黄家,还是程家,又或者说别的家来的。

  之前程家不愿意出四十多块大洋,阮茂金夫妇也有耳闻,后来又传出程家愿意出钱,但这个钱是程春生的二叔程立松帮忙出的话。至于程春生和程立松签订的协议他们倒是不知道。

  程立松不是出去了还没回来吗?

  所以这来提亲的应该是黄家的面儿大?

  阮茂金夫妇真想这就去北屋,听马桂芳怎么说,可是阮老爷子没叫他们过去,他们就只能呆在屋里等消息。

  ……

  阮秀偏偏在媒婆马桂芳上门时不在家,她阿奶叫她去小竹林耙些竹叶竹笋壳回来,家里的引火的材料不足了。

  背着大背篓,阮秀拿着一个竹耙梳就去了小竹林。

  穿来之后,这种事情她并不少干,这个小竹林至少来过十几次,不过,这都是去年的事情。

  今年在小竹林跟黄大龙见面,被程家老太太看见并有所误会之后,阮秀就一次也没有来这里。其实她阿奶和阿娘也叫她来耙竹叶过,但她就是宁肯被她们骂她懒,她也不来。

  今天她肯来,大概也是跟对黄大龙的看法转变有关。

  现在她在竹林里面用竹耙梳耙那些枯黄的竹叶和竹笋壳时,还会想起跟黄大龙单独见面的情形呢。

  真奇怪,以前她根本不愿意想起的事情,现在想起来心里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竹林里此时很寂静,初夏的竹林里有微风,竹叶在头顶被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响声。竹叶上还有昨晚凝聚的露珠,偶尔会滴落下来,落在阮秀的头上还有脸上,带来清凉的感觉。

  阮秀用竹耙梳一下一下的耙着竹叶,再将它们捡起来放在背篓里。

  她认真地干着活儿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几声竹叶和笋壳被踩碎发出的声音。

  有人走过来了?

  是谁?

  阮秀猛然回头,没想到她看到的竟然是程春生,他手里拿着一个布包正朝着自己走来。

  他的脸上带着笑,是阮秀喜欢过的那种阳光的笑容。

  阮秀停止了手上耙竹叶的动作,静静地看着他,等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