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0节(2 / 2)


  “去吧。”

  张红梅直接去了校长办公室,“校长我来了。”

  “今天怎么过来啦?有啥事?”老校长瘦的颧骨突出的特别的明显了。

  “没事,我就是把去年剩的红薯干给你和刘老师他们送过来了。我自己一个人也吃不完。”

  “拿回去,我们可不要你的东西。虽然困难,但是我们都吃商品粮,比你们好多了。”

  “拉到吧,现在有票,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到粮食。给你你就拿着,等困难过去了你再还我不就行了?干嘛这么死板?”

  老校长也知道张红梅说的对,可是一个孤女的东西自己还真的不好意思拿。

  张红梅看出校长的难为情“咱们互相帮忙就行了,以后困难过去,你多给我大米白面就可以啦。你看我多会算账,用粗粮换细粮。”

  老校长无奈的看着张红梅,知道这孩子是在给自己解心宽呢。

  “好了,谢谢你。红薯干我们收下了。我跟你去拿。”

  “不用,我骑自行车来的,我推进来就行了。”

  张红梅从学校出来就去了乡政府,也是废了很多的话李菊英才收下。

  想了想还是回家得了,自己在外面总觉得不安全。交公粮也用不到自己。

  中午到家喂了羊,今天就不去放羊了。

  下午就在院子里收拾,把长得老的茄子摘下来切成片,放在盖帘上晒在院子里。

  还有豆角也是这样,只不过不用切,但是得用开水焯半熟才能晒。

  看着院子里的倭瓜南瓜有些发黄了,冬瓜很大了,馋的不行,就摘下一个,切了一半给刘茂才家送去。

  晚饭就是高粱米的水饭,辣椒炒冬瓜片,还放了醋,酸辣口味的,特别的有食欲。

  晚饭后村子里热闹了,交公粮的都回来了,今天很顺利,胡爱国因为王建国倒台也被撤职了。

  大家脸上都带着兴奋的表情,因为村里得到了乡里发的奖状。

  这个时代人们对于国家给予的肯定特别的重视。

  这个新上任的乡长厉害,抓住了人们的心里。

  第二天还是善后的工作,还得翻晒红薯干,红薯秧子。

  孩子们自由多了,没有规定干什么活,但是没有人闲着,跟刘茂才商量在红薯地里种葱,这样不耽误明年的春种,到时候就可以把葱秧子栽进院子里了。

  刘茂才看着孩子们主动的劳动也就同意了,但是只能在地头种,毕竟地也是得养的。

  张红梅没有和他们一起,而是又上山放羊了。

  又偷偷的去了后山的山洞把空间里的玉米秸子渡出来。

  自己其实能够省了不少的事,起码不用砍柴了,冬天就烧这些了。

  刚到家门口刘茂才留叫住了她“红梅,给你的信,还有汇款单。”

  “信?哪里的?”

  “应该是部队的。”

  张红梅接过信看到部队的邮戳,这应该是于成龙的信吧?

  把所有的活都干完才进空间看信。

  写的并不多,只是解释了这么长时间没有来信是因为出任务了,而且马上就要上战场,所以给她寄来了各种票据,还告诉她会有汇款单,还有不用回信,他们应该在战场上了。

  这次汇了一百二十块钱。这些票据还有钱张红梅都不会用,现在自己还闹不清楚于成龙是好是坏,拿人家的手短,自己又不缺钱。

  第115章 115刮高粱

  把信还有汇款单放在桌子上,有时间去县里把钱从邮局领出来,想办法还给于成龙。

  忙忙碌碌地又过了半个多月刘茂才组织大伙收高粱了。

  女人们割高粱穗,男人们把秸秆刨下来。之后再把高粱穗背回打麦场。

  半大孩子负责剥高粱穗上的叶子,老人们负责刮高粱。小孩子们负责把刮干净的高粱穗也叫笤帚苗抱到空场上晾晒。

  这掐高粱穗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刘茂才选的都是熟手。这把高粱米刮下来后还得用它刨笤帚呢,所以就得秸秆不分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了。

  有人用专门掐高粱的剪子,有人用镰刀,反正远远的看着只能看到她们手不停地挥舞,而怀里的高粱穗却越来越多,

  背高粱秸子就是力气活,但是也要分出好赖来,好的也就是一等的用来编席子,这用处可大了,平时晒东西能用到,还有盖房子的屋顶也得用到它。

  二等的就留着穿盖帘,至于最差的就留着烧火了。

  张红梅的活是跟着老人们刮高粱。就是把锄头平放在地上,人也坐在地上,一条腿压住锄头把,拿着高粱穗压在锄头刃上,用手压着高粱穗,另一只手抽动穗上的秸秆,这样高粱米就下来了。

  这活轻省就是扎漆,还有人来收高粱米去晾晒。

  今年的一部分高粱因为品种问题看着比并没有减产,但是年纪大的人还是说高粱米不成,但比以前的高粱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