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节(2 / 2)


  第十九章 人各有异

  三只狐狸休息了一会儿, 说了这一晚上各自要解决的事情,就飞快下山, 当狐仙娘娘去了。

  梨胭心里最记挂的是山上失踪两天的小孩, 一下山就直奔那家人。

  吴氏还没睡觉,跪在老屋大堂, 案上摆着狐仙像,嘴里喃喃:“狐仙娘娘保佑,狐仙娘娘保佑……”

  梨胭悄悄跃进去, 在各个屋子都嗅了嗅,随后白光一闪,消失不见。屋里一家三口,俱没有察觉一点儿异常。

  她在柴山上转了一圈,在一块大石头下找到一个睡着的孩子。

  然这个孩子不是她要找的那个。

  一个女孩, 三四岁模样, 面有泪痕, 衣衫破旧,是男孩衣物。她鼻子动了动,觉得这个味道有些熟悉。

  她想了半刻, 才想起这是家有十二口人的王氏家的味道。

  她家孩子也走丢了吗?

  梨胭毫不犹豫叼起,飞快下山, 将孩子刁到了王氏家门口。

  王氏和丈夫躺在床上。

  梨胭听到王氏笑, 悄悄和丈夫咬耳朵:“狐仙娘娘答应给我们送钱啦!我们发啦!去年何家收到三锭金子呢!三锭!他家现在都起新房了!”

  梨胭没有细听,闪身即走。毕竟要找的孩子还没找到。

  她复又上山,竟又在山另一面的石头底下又发现一个女孩, 竟还是王家的!

  梨胭这才觉出其他意思——这哪儿是走丢的孩子,分明是故意遗弃的!

  她叼起孩子,再次飞快下山,把孩子放在王家门口。

  王家还没发现孩子被送回,两个女孩睡在地上,俱是可怜模样。

  梨胭不忍,想:既然已经来了,那就把这家的愿结了罢。

  她在两个女孩的胸口各自放了一锭金子。父母穷苦,走投无路,该不是真心想弃,如今有了钱,孩子也送回来,就安安稳稳过日子吧。

  梨胭第三次上山,终于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饿得奄奄一息的吴家子,她叼起他,一柱香后便出现在吴家门口。

  源源不断的能量从吴家传出,吴氏还在为小儿祷念。

  梨胭之所以像那样处理王家一事,多是受了吴家影响。父母爱子,犹如天性,她感受到吴氏给予她的纯净能量,便认为王氏也是如此。虽她在王氏处并未感受到此等能量,然二人许的愿不同,自然反馈给她的能量不同。

  明日王氏看到爱女回归,梨胭便能收到两份如此强的能量,想想便开心。

  她将小孩放到门口,考虑到小孩身体虚弱,故意在门口弄出响声,待里面的人问“什么人”时,梨胭才纵身而起,躲去暗处。

  吴氏一开门,发现孩子,大嚎一声,扑过去将孩子抱住:“我的儿啊!呜呜呜我的儿!”

  梨胭蹲在草垛后,心满意足,闭着眼不住地吸食,美味,真是美味。

  若是每个许愿的人都有如此纯的能量,不过几天,她就能回去找棠篱。

  这样一想,梨胭瞬间充满干劲儿,白光一跃,消失在村庄里。

  然当她忙活到天亮,再次经过王家时,感受到的却不是至纯的能量。

  王氏关起门来,在家里打骂回家的两个女孩,“你俩可真是小姐命,扔那么远都能被狐仙娘娘捡回来!你们不该死,我该!我造了什么孽要被你们拖累!好不容易有口饭吃,又多两口讨饭的,哎哟,我痛得哟……”

  情兽以情为食,广泛来说,只要是人的情绪,它们都能吸收,但是情绪分正向和负向,负向情绪就像人吃过期变质食物,能吃是能吃,不过对身体有害,没有情兽故意去吸收负向能量。

  正向能量中,各人有各人的偏好,就像人各有口味一样。有的情兽喜欢男女之欲,有的情兽喜欢亲子之情,有的情兽痴迷众生好感……梨胭喜欢至纯至善之情,她在吴氏那便饱餐了一顿。

  然,王氏回馈给她的,不仅没有正向能量,负向能量像黑气一样,源源不断飘到她面前,恶臭熏天。

  梨胭皱眉,不欲再听,径直回庙里去了。

  鄢月和宝宝早已回来,见她不是很开心,宝宝“biu”地一下摔到她面前,用又黑又圆的爪子挨着她:“怎么啦,姐姐?”

  鄢月早有预料,道:“那吴氏妇人性格、品德皆乃下等,所求之事乃自己种的恶果。救急不救穷,然他家已穷到底儿,王氏夫妇又好吃懒做,不管你给了多少钱,他们来年还是会哭穷的。”

  梨胭摇摇头,道:“她丢掉了两个女孩。”

  鄢月冷笑:“黑心肠,烂心肝,呸!”

  梨胭原本以为给了别人帮助就会得到感激,没想过人心各异,善恶并存,有些人给了帮助不仅不感激,还负能量相向。头一次遇到这种事,梨胭有些沮丧。

  鄢月劝道:“算了,吃一堑长一智,今日白天可要好好看人。”

  三人躺在一起,互相说了一会儿结愿过程中遇到的趣事罕事,渐渐睡着。

  半刻钟后,梨胭睁眼,眨眼消失在原地。

  鄢月眼未睁,挠了挠自己耳朵。哎,倒是有些兽性。

  梨胭重回王家,王氏已经早早出门预备上山哭穷了。

  她窜进屋里,在各屋飞快闪现,片刻后,她衔着两块金子飞出吴家,往王家、李家、刘家等等而去。

  救善不救恶。凭什么帮助别人的要受被帮的鸟气!

  等把金子分碎了撒去各家,梨胭重新跑回王家,将两个小女孩弄晕,先后衔去另一座山山腰处郑家。

  这郑家几年前就听闻了此边狐仙娘娘的故事,特意在庙下盖了一简陋茅屋,每年都向狐仙娘娘求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