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章(2 / 2)


  叶胜男笑道:“三爷想的自然好,只是三爷再想一想。不管奴婢原来是个什么出身,如今为奴为婢这么些年了,那样的人家岂会还能再容奴婢这样有辱门楣的人回去的。奴婢若是个小子还罢了,可奴婢不过是个丫头,那时只怕连门都进不去,便预备了一副嫁妆,打发奴婢到那个山旮旯里嫁了。”

  说罢,叶胜男还是将信折好了装进信封里,又道:“倘或奴婢家里就是个破落户,那还不如在王府,在三爷身边伺候的。”

  薛云上放下笔,道:“这些我自然也想明白了的,可不管如何你该有个正经出身的良籍。也是我的私心,你进门虽只是我的二房奶奶,可我终究还是想三媒六礼地把你抬进门来的。那样就算比不得韩氏,到底也不是别人能比的。”

  叶胜男一时也不知该如何答言的,便只嗔道:“三爷如今还有心思想这些个没要紧的,眼前可是大难关,三爷要怎么过去?”

  薛云上这才又取笔,道:“这怎么是不要紧的事儿,对我来说是再要紧不过的事儿了。也不瞒你说的,这回我强出头也有你的缘故。”

  叶胜男惊诧,“我?”

  薛云上又道:“这回祖母是想借你身世之事,引我试足云南。虽不知那里有什么等着我的,但云南看似是安南王的地界,其实又何尝不是熙皇子的根系来源之地的。”

  叶胜男又连忙道:“那三爷为何还要去信为奴婢找寻出身的?”

  薛云上用笔端轻点了点叶胜男的鼻尖,道:“我对你的心思,祖母是再清楚不过了的,倘或我半点动静没有就不像了。云海那小子如今已受封,云南那地界上他就是地头蛇,我去信问他总比就这么打发人去的强,还不必同熙皇子的人对上。那样就算那地界儿上真有什么事儿,我也有如今这摊子事儿在拦着插不上手,祖母也就没话说了。”

  叶胜男点头,“三爷想得明白就好。只是如今三爷揽下的这摊子事儿,可不是什么好糊弄过去的事儿。稍有不慎,三爷前头的功夫可就要都功亏一篑了。”

  薛云上笑道:“其实这事儿,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看咱们要怎样的结果。”

  叶胜男不解道:“三爷这话,奴婢不明白。”

  薛云上道:“再简单不过了的,若是非要查出幕后真凶的,这事儿在玉桂儿死了后,自然是难比登天的。”

  闻言,叶胜男登时骇然,“什么,玉桂儿果然死了?”

  薛云上长叹道:“死了,才进慎刑司就死了。就连玉桂儿的家里也都那么巧的,死在开春的时疫里了。”

  那岂不是就算知道玉桂儿的真正出身来历,也死无对证了?

  叶胜男顿觉着老天不公,竟然一次又一次地庇护着宋家逃过劫难。

  正当叶胜男对天悒郁不忿时,就听薛云上又道:“可若是只还熙皇子清白,就容易了。”

  叶胜男又怔了,“这同要查出真凶,不是一回事儿的?”

  薛云上摇头,高深莫测道:“非也。要还熙皇子清白,只需敲山震虎足矣。”

  “敲山震虎?”叶胜男越听越不知道薛云上在打什么闷葫芦的。

  薛云上这才终于落笔,一面写,一面道:“依你所说,倘若玉桂儿当真是宋家当初安进宫去的人,那玉桂儿的出身便应该都是假的。我问你,你若想往宫里安插耳目,除了同那人摘干净,以便那人事情败露了牵扯不到你身上外,还会如何?”

  叶胜男想都没想,便道:“自然还要拿捏把握住那人的把柄,又或是那人的真正家眷。”就像当年,宋家把她娘握在手里,不怕她反叛的。

  薛云上顿了顿笔,道:“这就对了,所以玉桂儿的真正家人应该还在宋家。”

  听罢,叶胜男这才明白薛云上敲山震虎的意思。

  薛云上的信也写完了,抬头道:“明白了?”

  叶胜男不情不愿地点头,可就这么让宋家躲过去了,她心里到底意难平。

  而在韩家。

  韩氏慌慌张张的娘家来,韩夫人还当她又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儿来了,回来求救了,正又要劝说女儿就听韩氏说:“不得了娘,三爷他被王爷逼着给我那不争气的二伯子顶罪了。爹和哥哥们可在家,赶紧想法儿救救你们女婿啊!”

  韩夫人一听打了个哆嗦,“此事当真?”

  韩氏道:“这样的事儿女儿如何还敢戏言的。祸是他们二房闯下的,若不是王爷威逼了,三爷又怎会傻傻地立什么军令状,给他们二房出头的。”

  韩夫人沉吟道:“还真是外头传的,除了先头王妃所出的长子和次子,其余的襄郡王一个都不放心上的?”

  韩氏又哭道:“可不是。王爷一心一眼的就只有大房和二房。我那婆婆都给王爷生养了两子一女,还不是被王爷禁在一处小院里的,那可是堂堂王妃。”

  这些并非是韩氏有意说偏了,以乞韩家的救援,她是真这么想的,也是她亲眼见的。

  襄王府里的事儿,韩夫人只在外头听说了些影影绰绰的闲言碎语,如今女儿已嫁进王府去了自然比谁都知道得真切了,所以韩夫人对女儿的话没有不信的。

  “那太妃就不管管?”韩夫人忙道。

  韩氏揩拭了下眼泪,道:“祖母还如何管得了,更别说如今她还病着,还将养不将养得过来,还不知道呢。”

  “什么?太妃病了?”韩夫人惊讶道。

  韩氏道:“都病了好些天儿了。”

  韩夫人道:“那你怎么不给家里个信儿?”

  韩氏道:“也是祖母的意思,太后和祖母好,怕传出来把宫里都惊动了。”

  韩夫人顿时也坐立不安了,“难怪你公公敢逼着女婿顶罪的,原来想着头上再没人了。不成,赶紧让你爹拿个主意的才成。”

  韩氏也一迭连声地说赶紧打发人去请她爹回来。

  韩尚书在家时,虽颇爱重韩夫人,又多是宠爱韩氏的,可一旦攸关公事,韩尚书便不会纵容了,所以一听韩夫人和韩氏哭诉完后,就算韩尚书比她们娘两还要清楚原委的,也知道这是皇上对薛云上历练和考验,所以并未对她们透露半句,只喝斥她们不许瞎掺和。

  韩氏也是豁出去了又哭又闹的,终究不中用,还是薛云上指来的两个婆子略使了几分里才把韩氏带回的襄王府。

  回到榴绯轩,韩氏却一个劲儿的哭。

  在优昙婆罗院的薛云上听说后,无法,只得让太医给开了一副安神汤给韩氏。

  韩氏吃了安神汤,这才能睡下了。

  到了翌日,就好似都说好了一般,京中各大书院的学子连名痛陈熙皇子的折子,就扎堆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