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六章意外的分配(1 / 2)





  第二天一早,新科进士还得继续,众人一早上又到了鸿胪寺。

  鸿胪寺,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是一个正四品的衙门。尽管级别不太,但是参加很多诸多外交事务,另外还肩负起“中央党校”的职能。

  所有的新科进士在正式进入官场前,都要在这里进行一场“职前培训”,主要是学习朝会、筵席、祭祀等官场礼仪,时间是三天。

  叶无尽并不例外,一夜宿醉后,早早就来到了这里报道。

  让他感到很意外的是,鸿胪寺已经张起了一张大榜单,三百位进士都已经被授官,他们成为名义上的官员了,分别领到了正式的官服和正式的乌纱帽。

  按着传统惯性,叶无尽被授予了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是所有新科进士中品阶最高的官职。一甲榜的其他二位榜眼和探花,被授予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

  这翰林院给的官职看似品阶不高,权力也不大,似乎也没有什么油水。但要知道这是中央官,皇上的顾问机构,接触都是国家的大事,甚至个人之言能影响到朝政。

  若是为了人生抱负和将来的发展,进入翰林院是最好的工作分配,这要称为一等分配。

  而被大家公认的第二等好分配,则是庶吉士。这其实像一个实习生,可以在翰林院实习三年,三年后若是散考成绩优异,那就会得到前三甲般的待遇,可谓是曲线救国。

  至于第三等,那就是留在中央衙门了。翰林院这个部门门槛高,自然不好进,故而很多进士就打起了其他中央部门的主意。如六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重要衙门,都是一个极好的动向,虽说跟内阁已经无缘,但有可能熬成部门的头子。

  但是现实很是残忍,大多数进士都能得到四等待遇,都不能留京,会被派往各省、府和县。

  这类进士倒不是说没有进步的空间,但是远离中央核心,又远离京城,在人脉上肯定无法跟前两者相争。若是繁华的江南一带还好,但若是其他的偏远地区,恐怕就很难再有机会回京了。

  当然,就算是再差劲,他们都是实打实地得到了一个七品的官位,这还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

  吴三海这个吊车尾没有那般好运了,他没能留在京城,被发往西南省布政使司观政。

  不过也算不得太差的结果,毕竟他初入官场,他这吊车尾太高调也不合适。只要政治资源存在,他家那边有足够的实力,过一年半载将他调回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进来鸿胪寺的第一天,三百名进士又如同提线木偶般,跟着鸿胪寺的官员到了孔庙,在那里进行祭拜,一套仪式下来之后,众人围到了进士题名碑前。

  看到进士题名碑上的名字之后,很多人一天的疲倦当即是烟消云散。

  进士题名碑始于元代皇庆二年开科取士后,将众进士题名于碑上,借以显宗耀祖。到了今朝,这个传统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不过有些不道德的地方。

  出于对前朝的痛恨,他们没有别立新碑,而是将元代的进士刻名磨去,重新刻上当朝新科进士的姓名。

  但不管如此,这个优良传统是被继承了下来。自永乐十四年丙申科始,这里每次科举都会留下进士题名碑,上面将各位进士的籍贯、姓名都记录下来,想要留名千古。

  实质上,他们取得了成功,这进士题名碑确实是传了下去。

  三天的时间贬眼就过去,鸿胪寺的职前培训结束,而他们即将正式踏入官场。

  西南会馆,清静而幽雅。

  叶无尽从鸿胪寺回来的时候,已经红霞满天,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士子,而是翰林院的修撰。大家见到他,都会称他“叶大人”,而他也渐渐地适应了这个身份。

  随着呆在这时代的时间渐长,让他有时都会觉得,他其实就是这时代中的一员。他是朱朝的翰林院的修撰叶无尽,也是华夏共和国的富二代叶无尽,二个世界都是真实的。

  走过院子,正要经过走廊回房间,结果看着阿三匆匆地走过来,看到他颇是高兴的说道:“大人,你回来了!我正想去鸿寺等你呢?今天我看了一所房子,离翰林院并不算远,价格挺公道,要不你现在就过去看看?”

  “先等等吧!”叶无尽有些兴致盎然,淡淡地说道。

  “大人,这房子很抢手的,离翰林院又比较近,我怕……”阿三迟疑了一下,但还是将顾忌说了出来。

  这些天,他也是跑遍了大半个京城,对这京城的房价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今天算是走了一个好运,有人要离开京城急于将房子租出去,对方知道他家大人是翰林老爷后,给的条件都很是公道。

  说实在的,就他们现在手里的这些钱,要租下离翰林院又近又体面的宅子,还真的挺不容易的。

  “再等等吧!”叶无尽望了望西南边的天空,又是刚才那句话,然后就走回了房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