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六十七章买剑(1 / 2)





  一到周末,三道街呈现着另一番光景。

  不仅是游客的数量爆增,无数的小摊贩带着物件前来贩卖,三条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不过,最为热闹的当属文道街,这里的文化气氛要更浓一些,起码不会像另两条街出现咖啡厅等餐饮店的身影。

  叶无尽走在热闹的街道中,手里顺了一根牛肉串在啃着,感受着这三道街的文化气氛。由于三道街要搞古文化周,要求商户和摊主都穿上朱朝的服饰,所以街道上多了一些“奇装异服”。

  如今他也套着一件书生的长衫,本来是在店里帮忙的,但是觉得没劲,所以就遛了出来。虽然对收藏没有什么兴趣,但他也不介意花钱买一两件称心的东西。

  本来上午他就想出来的,但是那时人实在是太多了,如今看着人少,当即就开启淘宝计划。

  孝道街以玉石为主,而武道街则是以兵器为主。

  原本想在孝道街弄个玉摆件的,但是店主将那件现代工艺品喊出了百万的价格,他对那些玉器都彻底无爱了。他长得帅不假,但不代表没有脑子,谁见过脸盘那么大的祖母绿了?

  现在已经将近黄昏时分,热闹已经渐渐过去,武道街显得清静了不少,街道两旁的摊位都摆着刀剑。

  其实刀剑属于收藏界的冷门项,不说流传下来的刀剑腐蚀严重,这买回去养护也是一件麻烦的事。在以前,刀剑很少人问津,只是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时,一把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以4604万港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世界各国古董刀剑拍卖的最高价格,这才让到刀剑收藏火了一把。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我这里唐朝的陌刀、鄣刀、横刀,还有光绪皇帝的大阅佩刀,千万不要错过了!”

  一个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青色连体长衫的瘦矮摊主吆喝着。

  有人听到光绪皇帝的大阅佩刀,嘴角都忍不住挂起微笑,往着那边的摊子瞧去。要是真有光绪的大阅佩刀,那这摊主哪里还需要出来摆摊,完全可以坐在家享福了。

  却不知,这其实是摊主们的伎俩,都知道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好东西,但是这般吆喝却能轻易吸引大家的眼球。事实确是如此,有人就往着那个摊主走了过去。

  “你这里有什么古董刀剑吗?”一个中年胖子走去摊位前,直接冲着摊主问道。

  “有,但怕你瞧不上!”摊主脸上露出苦涩之色,指着地上说道。

  “你是穷疯了吧!这些破铜烂铁都敢拿出来糊弄人?”中年胖子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眼睛当即突起。

  叶无尽刚走到摊子的刀剑架前,闻言扭头望了过去,眼睛同样是瞪大。若是这摊主不说,恐怕谁都想象不到,地上那十几根长短不一的废铁棍,竟然会是古董刀剑,根本连一点刀剑的形状都没有。

  “这位大哥,我哪敢糊弄您!这古董刀剑都是这个样子,东西是我亲自从秦西农村刚收上来,确确实实的老物件,要是你真看上了,我价钱给你便宜点!”摊主也不恼,显得憨货地笑着道。

  其实这并不是假话,很多人以为古董刀剑仍然能吹毛断发,但这种事只能发生在小说里。

  古代的刀剑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来锻造,但都是由铜铁这种材料打制出来的,而且都并没有采用什么防腐措施。唐朝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会化成废铁,这属于普遍的现象。若不天天养刀剑,绝对会生锈,何况还埋到了土里。不要说这类普通的刀剑,哪怕是龙泉、太阿、鱼肠等流传千古的名剑,也是不例外。

  “多少钱一把?”中年胖子沉声问道。

  “2000!”摊主报价。

  “这把剑呢?”中年胖子又指向刀剑架上的一把剑,剑鞘程亮,上面的红铜箍显得古朴,剑把简洁但显得很趁手,似乎这才该是古董剑该有的样子。

  “8000!”摊主又是报价。

  “你真是穷疯了!”中年胖子说着,当即就转身离开。

  摊主并也不恼,默默地叹了一口气,对这种事似乎已经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