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章(2 / 2)


  李氏摇了摇头。

  谢则安说:“那成。”

  说完竟不再多提长公主半句,安静地坐在一边不说话。

  李氏终究还是把话问了出口:“三郎,那位长公主是什么样的人?”

  谢则安给了个实诚的回答:“会让人一见倾心的人。”

  这次轮到李氏不说话了。

  谢则安理了理思路,把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我们入京也快一个月了,外面的传闻听了不少,什么说法都有。这几天我思来想去,大致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对于他来说,撑到状元这一步已经快撑不住了,要他从翰林院一步一步熬上去,太慢也太辛苦,他等不及了。”他淡笑抬眸,看着李氏道,“他是那样迫不及待地想摆脱过去的一切,包括我们。”

  李氏说:“三郎……”

  谢则安示意李氏稍安勿躁,有条不紊地往下说:“可惜的是他好像和长公主处得不怎么好,成亲这么多年都只有一子。听说他对那儿子宝贝得不得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直接把那儿子惯成了小纨绔。前些时候那小纨绔得罪了太子殿下,殿下表示要那小纨绔当驸马,给公主冲冲喜——结果阿娘你收到了他的信。”

  李氏睁大眼:“他难道是想你去顶替!”

  谢则安说:“这是我的推测。他这生仕途无望,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那儿子身上去了,肯定不想他儿子和他一样当个没有实权的驸马。而且阿娘你知道吧?大庆这边向来只有公主再嫁的,没有驸马再娶的。”

  李氏点点头。

  谢则安说:“这就对了,公主的身体很不好,万一没能活到成年,当这个驸马简直是断送前程和姻缘的事。”

  李氏愕然。

  她从来不知道当驸马会是这么糟糕的事。

  谢则安的语气依然平静:“假如阿娘你一进京就自尽,只有我和小妹进了公主府,我们应该很好骗对吧?到时他告诉我有个大好的机会在前面,让我去积极表现、积极争取,事成的话我和小妹也能摇身一变变成真正的皇亲国戚。”他顿了顿,“阿娘你想想,那样的话我是不是会傻傻地上当、傻傻地去讨好公主想当驸马?”

  李氏哑然。

  谢则安冷笑:“他最了解阿娘你的性格,故意在信里说长公主刁钻善妒容不下人,无非是暗示阿娘你自尽托孤。你不在了,事情就好办了。他会在外人面前假装对我们兄妹心怀愧疚,关怀备至!时机一到,他找个高僧忽悠说我和公主八字合得上,简直是天赐良缘。这样一来不管成不成,太子殿下都会忘了他那儿子,把目光转到我身上。”

  李氏不敢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无法想象他为什么能心平气和地说出这种令人愤怒的推断!

  儿子对他的“父亲”,已经没有任何期待了吗?

  谢则安当然不会告诉李氏他从来就没有任何期待。

  他继续添柴加火:“至于我这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家伙最后会怎么样,那就与他无关了,都是我咎由自取——谁叫你不知天高地厚想高攀公主?”

  李氏比谢则安更了解谢谦,谢则安越往下说,她越相信那是谢谦会做的事。

  她气怒交加,声音几乎在颤抖:“三郎,我们立刻离开京城!”

  谢则安并不接话,他抬手理了理李氏鬓边的乌丝,说:“京城可不是他的,我又不是为了他才进京。”

  李氏怔怔地看着自己儿子。

  谢则安说:“阿娘,你觉得最气人的事是什么呢?我觉得对于那种卯足劲想当人上人的家伙来说,最气人的事应该是看到别人轻轻松松就能活得比自己更好。”他扬唇一笑,笑容里带着几分显而易见的嘲弄,“我不介意帮你气一气他。”

  李氏说:“万一……”

  谢则安说:“万一我真当了驸马?那更好,起点都一致了,我一定会教会他心服口服四个字怎么写。”

  李氏沉默下来。

  谢则安笑着说说:“阿娘你放心吧,太子殿下根本只是在吓唬他们。太子殿下和公主感情极好,为了出气把公主嫁到谢家这种事太子殿下肯定不会做。”他将当初燕冲和赵崇昭那饱含鄙夷的对话转告李氏,让李氏安心。

  李氏稍稍平静下来。

  李氏对谢谦的感情本就已经淡了,听到谢则安那荒谬至极却又极有可能发生的推测,她心头第一次生出了“恨”这种情绪。

  她可以不恨谢谦抛弃她们母子三人,但她不能不恨谢谦把儿子往绝路上推,虎毒不食子啊!

  李氏第一次觉得自己曾经深爱的人简直连禽兽都不如!

  李氏伸手抱紧谢则安,眼泪簌簌地落下:“三郎,如果他真的想那么做,那你绝对不要叫他半声爹!”

  谢则安“嗯”地一声,任由李氏搂着自己哭。

  谢则安温言安抚好李氏,谢小妹已经迈着小胳膊小腿跑回来了,怀里还抱着几本薄薄的书。

  谢则安搂起谢小妹亲了亲她的脸颊:“小妹越来越聪明了,一本都没找错。”

  谢小妹不乐意了:“哥哥瞎夸,你都没看我拿了哪些书过来!”

  谢则安莞尔一笑,厚颜无耻地说:“行,哥哥错了,罚哥哥被你亲一口。”

  谢小妹瞪着谢则安唾骂:“不要脸!”骂完却又忍不住在谢则安脸上吧唧一口,笑得比谁都开心。

  李氏看着儿女亲密无间的相处,心中有了决断。

  儿子有那么多事要做,内宅不能再让他来操心!

  她抹干了眼角的泪,对谢则安说:“三郎你把徐婶叫来,我有事要和她商量。”

  谢则安微笑着答应:“好。”

  这就是他要的效果。

  他本来可以什么都不告诉李氏,可他不想李氏对那位“父亲”还抱有希望。

  那只会让他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