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章(2 / 2)


  两家关系冷淡,张梅英自然没有为严格知家事遮掩的意思。让她说,她从来就没见过严格知母亲那样奇葩的女人,她简直就当趣闻来看。

  这样奇葩的事,在y县除了李家自家人,没其他知情人。所以这件事埋在张梅英心里已久,又不能八卦一下,实在是有些蠢蠢欲动。现在她听陈松枝问起,那是一下来了精神。

  张梅英先是叹了口气,才接着说:“格知也是个可怜的孩子,虽然出身比咱们好,可耐不住有个不靠谱的妈。你能想象得到,谁家妈能不给孩子做饭的。从小到大,格知就没吃过他妈做的饭。”这对一向热爱家庭,关爱孩子的张梅英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不是说有钱人家都是雇保姆做饭的吗?”陈松枝来县里这段时间,也见了不少见识,像张梅英这样有钱还自己下厨的才是少数。

  “厨师给你做饭是工作,能像当妈的那么用心吗?再说就是厨师不在了,格知从外地回去,他妈也没说给烧个热水什么的。”

  “那是工作忙?”也有大人忙得不可开交顾不上孩子的。

  “她一个护士长,是轮班上的,再说再忙只要有心,也能抽出空来。”张梅英摇摇头,也怪不得严格知父母关系不好,天天对着一个冷若冰霜的人,谁受得了啊。什么是家,热腾腾暖乎乎那才是一个家。

  听了张梅英的话,陈松枝也觉得严格知可怜,怪不得那天在自家吃那么多呢,是缺人疼啊。原来觉得他是东山乡的乡长,是粉条厂的直属领导,对他虽亲热,更多的是尊重和客气。现在知道严格知的家事后,陈松枝下意识对他多了几分亲近。

  自己可怜吗?严格知并不这么觉得。人有得有失,哪有十全十美呢?太完美了,不定老天爷看你不顺眼,会抽走你拥有的什么呢。如今,他拥有健康的身体,出色的能力,良好的家世,已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他只是偶尔空闲的时候,看到别人温暖热闹的家,有点儿羡慕而已。再说,这样不是正好,他还不知道要如何对待杜如蒿,可他的家庭遭遇,明显已引起了杜家的同情,给了他更多的关怀。

  就是杜如蒿知道了严格知家的狗血家世后,也觉得他长这么大,三观俱正,没有心理阴影,还长成了大好有为青年,真是难得,无形中对他多了一分关注。

  而这一切,正在严格知的预想中,只要能得到实惠,他不在意被人同情一把。以他的经历,心中自有判断,别人的眼光流言,只是如风过耳。现在杜如蒿能对他多一分关注,已是他的收获。

  对陈松枝来说,不知不觉间,生活已变化这么大。店开了,自家在厂里还有了股份,她不知道股份是什么,只知道只要厂子赚钱了,她们家就有一份收入。这不跟原来的地主老财一样吗,别人租种他的土地,他什么也不干就挣得比别人多,高兴得她经常在家里说,原来做梦也没梦到过这样的好日子。

  可是好日子里还是有不和谐音的,虽然不是主流。主要是粉条厂开了之后,知道杜石林在里面管质量验收,就有不少村里人带着礼物找上门,要求也来厂里做活。如果不是这个季节快到家家做粉条的时候,来找的人还会更多。

  老实人也有自己策略的,杜石林礼物收了,再还回去价值相当的,说自己没有权力留人,只答应帮他们说上一声,其他都推给了严格知。其实,用谁不是谁呢,杜石林只记下了那些老实肯干的人的名字,准备回头和严格知推荐一番。

  但来人是他弟弟杜玉林时,拿来搪塞外人的话杜石林就说不出口了。

  杜玉林来时还破天荒带了兜鸡蛋,杜如蒿又搜索了一遍自己的记忆,还是记得这是第一次收到叔叔家的东西。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不知道二叔这是什么意思。

  来之后,杜玉林先参观了哥哥家新房,羡慕不已。他知道哥哥前段借钱买房子,没想到房子这么好。有一点他和陈松枝观念一样,觉得楼房才是城里人住的。如果像李晓路家那样在县城买块地盖个小别墅,杜玉林的震撼可能还没那么大,因为他觉得那样的房子和村里人盖的差不多,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可是哥哥家的是楼房,屋里地板擦得锃亮,连马桶都是雪白雪白的。说句难听的话,哥哥家的厕所都比自家的厨房干净整洁得多。比起来,哥哥家的房子像天国,自家的像猪圈。

  明明之前两家生活差不多的,哥哥家虽然强点,但他要供应两个学生,强的也有限。怎么一下子就拉开差距了呢?并且,听哥哥介绍,这屋里还有暖气,说天冷了屋子里也暖和得很。

  参观完哥哥家房子,杜玉林心里也萌发了自家也要在城里买房的念头。“哥,你能不能也借我些钱?我也想买套这样的房子。你知道一到冬天,家里冷得不行,跟冰窟似的。我们总是要盖两床厚被子,死沉死沉的。就这样还是受不住,睡的时候连脚都不敢伸出去,整个人缩成一团。大人还好说,岭岭的脚年年都冻肿,要是有个带暖气的房子就好了。”

  杜石林想想道:“现在房子已涨了不少,我现在手头也没多少钱借你。不如你好好努力一段时间,也差不多能攒够买房的钱了。”

  杜玉林觉得以哥哥一向疼自己的样子,自家前段还借给了哥哥一些钱,一定会听到自己期望中的答案的。

  却没料到杜石林直接拒绝了他,他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哥,你买房的时候我还借你钱呢,你怎么都不乐意借我一些呢?你就不想让我过好日子,非得憋在村子里?”

  以往杜玉林在杜石林面前都表现得很讨喜的,这也是杜石林愿意一直帮他的原因之一。杜石林知道,这段虽然家里挣得不少,但花得也多,除了烤箱,还买了个电动三轮车,又搬一次家,添了不少家具,还有店面的装修,哪样不要钱?再说弟弟买房又不像自家这样,是急需且有优惠,还不如他好好地干上一段时间,自然轻松就可以买了。

  他打算得好好的,现在却听到弟弟这诛心的话,就像热炭上被泼了冷水。从小到大,有好东西哪次他不是紧着弟弟先用?就是他有了孩子,想着杜如岭最小,有什么事都是让儿女让着侄子。为此,如峰和好好还跟他抱怨过几次,都让他哄过去了。

  可侄子是如何对待好好的,他追着好好向她身上泼水,以致好好摔倒,不是她运气好,可能命都没有了,这证明他杜玉林夫妇根本就没教育孩子要对自家人亲。不过最后弟弟再三道歉,又借给了自己家钱,这事也就算揭过去了。

  自家挣钱了,好好还愿意把手艺教她二叔家一部分。按好好的话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轻易教给二叔了,怕他不知道珍惜,自家可算是仁至义尽了吧,可弟弟却说了这样的话,让他怎么不感觉难过?

  ☆、第49章

  杜石林可是知道弟弟大概会有多少存款,他说是借钱,还不是大部分要自家帮他掏。仅仅是说让他不要急着买房,先奋斗一段时间再说,他就脱口而出说看不得他过好日子。也罢,各自是一家,玉林也已三十多岁,也该自己立起来了。

  杜石林收了脸上的笑,“我这房子是厂里福利才便宜拿到手,现在你看这个小区的房,有谁愿意原价卖?偶尔有一家卖的,价位也提到了五万多。我刚买了房,又买个三轮车,买了做甜点的烤箱,从哪里变出钱来给你买房?”

  杜玉林话说出口就知道他说得不对,伤了哥哥的心,他讪笑道:“哥,你别气,我还不知道一向你对我最好。你知道我这嘴口不对心,我是那一下猪油蒙了心才那么说,要不你抽我两巴掌?”

  说着,他就要拿着杜石林的手去向他自己脸上拍去。杜石林抽回了手说:“玉林,你也这么大了,自己孩子都十来岁了,我也对得起爹娘的托付……”

  听得这话,杜玉林大吃一惊,“哥,你可不能不管我啊!”

  看杜玉林这一番举止,林石林觉得他从没有真正理解过这个弟弟,小时候那个有了好吃的会惦记着自己的弟弟早已不是印象中的样子。不过,他还是按原来的想法说:“你这次来,是要学着做蛋卷的吗?岭岭他妈怎么不来?”

  “哥,你看你那次回老家说学会做蛋卷就让我们去外地卖,离家那么远,能不能让我去粉条厂啊,这里离家近,干什么都方便。”

  “你去粉条厂就是死工资,一个月350元钱,做蛋卷比那个赚钱。”从自家做蛋卷的历史来看,远比在粉条厂干划算,自家要不是有股份在里面,单纯在里面做个工人挣份死钱的话,还真不如自己单干。

  “哥,你是厂里管质量的,也算个头头,就不能让我也进去当个小头目,这样工资会高些吧?”杜玉林仍不放弃。

  “厂子是乡政府的,我也只是为人家干活,又怎么安排你?再说,做蛋卷一天干得好能挣七八十,你要真不想干就算了。”对着现在的弟弟,杜石林并没有说自家在粉条厂有股份的事。

  一天能挣七八十?“这么多?”杜玉林下意识道。

  “要不然我们怎么会搬到县城来?要不是你是我亲弟,也不可能这么顾着你。”这样的话,原来的杜石林是不会说的。他一向做得多,说得少,觉得自家人用不着表功,现在说出口了,发现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知道哥哥不会拿这个哄自己,杜玉林激动得眼睛都瞪得像牛眼,他真没想到根本不起眼的蛋卷会挣这么多。急忙说:“干,怎么不干?哥,你对我真好!我回头就让岭岭妈也来,我们一起跟着大嫂学。”

  听得二叔这么说,一旁旁听的杜如蒿松了口气,她觉得,能解决二叔这样亲戚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忙起来,能有一些钱挣。如果有相对光明的钱途在前方等着,二叔就没那空闲时间来烦自家人。当然,如果再离得远些,来往不那么方便,这就更好了。

  所以,两天后看到杜玉林夫妇时,杜如蒿对他们十分热情,把他们迎进了屋,还拿了饮料过来,“二叔,二婶,你们来了,岭岭怎么不带过来呢?”

  “他听说我们来城里,也很想来,可他还要上学,好说歹说才让他留在了老家,所以,我就把他托付给他姥娘了。”吴霞娘家就在杜家村邻村,有什么事亲友们互相帮忙也都方便。

  原来杜如蒿兄妹因为杜石林偏向杜玉林家的缘故,对杜玉林家是有些怨言的,所以对他们态度也一般。这次杜如蒿这么热情,让杜玉林夫妇有些受宠若惊,同时还有些心惊胆战,总怕大哥一家是不是决定不教自家学做蛋卷了,侄女才态度这么好,因此夫妇两人对大哥一家言语间多是讨好。

  却不知杜如蒿想的是他们赶快学会走人吧,以后离得远,见面的机会少,多清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