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高嫁第15节(2 / 2)

  她姐姐骄傲又坚强,凡事都想着靠自己,还爱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今年她姐姐都十六岁了,可她的婚事一天没有着落,她姐姐就不会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要是她成婚后过得不好,姐姐一定还会继续为她操心。

  她既然喜欢裴公子,为什么不能放手一搏呢?

  哪怕她自己清楚这份姻缘里掺了一丝丝算计,可世间婚事大多不都是利益联合?

  她嫁过去后诚心待他,帮他料理后宅诸事,护住阿柔不被人轻慢,难道还抵不过少年时那段隔着信笺的短暂笔谈?至少在上元节再相见前,他们信中都没半分暧昧,若非她主动言明处境,裴徵怕也不会生出来提亲的心思。

  姜映雪说道:“能有什么古怪呢?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这一家食肆了,难道裴家家大业大,还会图谋我们家的食肆不成?”

  姜若皎见姜映雪眼底亮晶晶的,显然很期待裴家来提亲,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不知该不该为妹妹这桩婚事高兴。

  若非裴家主母不理事,裴徵的婚事怕也落不到她们姜家头上来。

  不过裴徵此人看似温和,实则内心孤傲得很,想来若非他自己动了心思,怕也不会放弃世家之间的强强联合改为向她们这种小门小户提亲。

  姜若皎提着一颗心过了小半个月,裴家果然派了媒人上门。

  媒人态度非常地诚恳,礼物也准备得很大方,嘴里还把裴徵和姜映雪夸上了天。

  裴家这姿态,明显是想正儿八经地把姜映雪娶进门。

  左邻右里得知此事,都惊呆了,只觉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姜家小娘子那相貌,哪里是寻常人家能娶的?想想也只有裴家这样的高门大户才装得下她!

  老食客们纷纷到姜家食肆贺喜,直夸姜家食肆飞出了金凤凰,以后姜家小娘子可就享福了。

  姜若皎虽对这些祝贺照单全收,心里却仍是很不踏实。

  可妹妹与裴徵的婚书都下来了,还能有什么变故?

  姜若皎摇了摇头,只觉得是自己多心了,叹着气把心中的担忧抛诸脑后。

  裴徵带着婚书回府,先去了裴老爷的书房。

  裴老爷看了眼裴徵手里的婚书,淡淡说道:“消息要确切才好,可别你娶了个商户女,平西王府那边却没动静。”

  裴徵也淡淡回道:“等着吧,要不了多久平西王府就会去姜家提亲。有连襟这一重关系在,以后我们裴家不愁与平西王府搭不上线。”

  平西王对西南世家态度冷淡,向来不爱搭理他们,没事还会打压打压他们,裴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败落的。

  裴徵敏锐地察觉这是一次不错的机会,才会赶在平西王府面前去姜家提亲,左右娶谁都是娶,娶姜家那个小姑娘也不错。

  裴老爷子看了与自己极为相似的儿子一眼,摆摆手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别让我们裴家沦为笑话就行了。”

  作者有话说:

  今天是蔫耷耷世子.jpg

  第 17 章

  平西王这次狠下了心整治儿子,不管卢氏怎么央求都没有立刻放人,直至底下的将领齐齐来请平西王为西南的未来着想,他才让人去把寇世子接回家。

  他们都离家多年,归家后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点摩擦,像平西王这样和儿子闹得水火不容的也不少。

  不管怎么样寇世子都还是平西王世子,平西王关起门来好好教就可以了,要不然着实称了太后她们的意。

  平西王最初的怒气下去了,也觉自己换世子的念头有些过火,有底下人给了台阶下他便顺着下来了。

  寇世子从大牢里出来,感觉自己整个人都馊了。他叫人送来热水,发疯一样搓洗身体,搓到自己浑身红通通都没罢休。

  还是兴福见势头不对,忙上前去阻止寇世子。

  寇世子默不作声地换好簇新的衣物,才去见平西王。

  父子相见,谁都没说话,寇世子在牢里听了卢氏那番话,早就心灰意冷。

  若非还要顾着卢氏在府中的地位,他都不想当劳什子世子了。

  平西王见他一副死不悔改的模样,好不容易消下去的怒火又腾地蹿了起来。他骂道:“你胡作非为,你还有理了?”

  寇世子唇动了动,想说点什么,终归说不出口,只得硬梆梆地说道:“父王若没什么事,我就退下了。”

  平西王深吸一口气,命令道:“明儿你就去向那几位士兵道歉。”

  “好。”寇世子应了下来,起身往外走去。他们父子之间以前就没好好说过话,如今这样相处倒是比以前平静多了,至少他心里现在没什么气不平的。

  寇世子去安抚了卢氏一番,又去拜见祖母平西王太妃。

  平西王虽不愿拿糟心事烦扰平西王太妃,可平西王太妃耳朵又没聋,哪会不知道外面的消息?

  她看见瘦了一圈、面容憔悴的孙儿,叹着气招手把寇世子唤到跟前说道:“也是我这个当祖母的没起好头,以前我教你父亲时就经常打他骂他,弄得他现在也只知晓这样教你。”

  寇世子愣了一下,没想到还有这一重。

  平西王太妃就给他讲了平西王小时候的事,当年她在京中发现平西王被人哄去斗鸡遛狗,气得一天给他三顿打,那会儿平西王看她的眼神就跟看仇人似的。

  也正是因为看到京中的云诡波谲,平西王太妃才毅然带着十六岁的平西王奔赴西南,远离京城的是是非非。

  有时候瞧着卢氏宠溺孙儿的模样,她便时常觉得自己亏欠了儿子,当年硬是把保一方太平的重责压到他一个半大小子身上。

  即便后来平西王成为赫赫有名的西南猛将,平西王太妃还是一度觉得自己不太会教儿子,基本不插手去管教孙儿。

  现在闹出这样的事,平西王太妃知晓平西王府不能再这样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