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章风起云涌(2 / 2)

  俾斯麦的眉头跳了几下,示意施利芬说下去。

  “法国自诩为民主自由的国家,俄国却是欧陆上最落后的封建君主国,所以法国国内欠缺与俄国结盟的民意基础。”施利芬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除此之外,帝国与俄国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俄国也欠缺与法国结盟的基础。如果没有外因,法俄在短期内不可能结盟。”

  “如果有,会是什么样的外因?”

  施利芬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只有一个国家,能够促成法俄联盟。”

  俾斯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毛奇与瓦德西也听出了施利芬的言外之意。

  能够促成法俄结盟的,只有英国。

  到此,问题就很明白了。如果法俄能在短期内结盟,肯定得算上英国,因此帝国将同时面对三个强敌。

  俾斯麦看了眼毛奇与瓦德西,也不免暗自感叹。

  即便是瓦德西,也没有信心同时战胜三个强敌。

  “元帅,现在该明白,为什么不能辞职了吧?”

  毛奇叹了口气,说道:“事随如此,但我年事已高,最多也就只能干到年底。陛下也答应到时候,让我回家养老。”

  “元帅决意如此?”

  毛奇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俾斯麦暗自叹了口气,也没再多说什么。

  这个晚上,没有睡好安稳觉的还有很多人,比如维多利亚皇后、威廉皇储等,连远在千里之外的唐宁街都受到了影响。

  索尔兹伯里在吃晚饭的时候收到消息,得知德皇腓特烈三世任命一个叫冯承乾的人为帝国战争大臣,总领帝**备建设。

  英国首相的第一感觉是“荒唐”。

  随即,索尔兹伯里想到,这个神秘的东方人肯定不简单。

  大半年前,还是皇储的腓特烈就被诊断出患上喉癌,而且已到晚期。因为在肿瘤扩散前拒绝手术治疗,所以腓特烈的病情一直在恶化。一个月前,索尔兹伯里就收到消息,腓特烈再次拒绝手术治疗。

  按照麦肯齐的报告,腓特烈恐怕时日无多了。

  结果,腓特烈不但没有死,还登基成为德皇,随即任命冯承乾为帝国战争大臣。

  那些传言,索尔兹伯里也听说过,只是没有往心里去。现在看来,传言非假,很有可能就是那个东方人治好了腓特烈。

  得到德皇重用,此人肯定非同寻常。

  要知道,腓特烈三世绝非庸碌的皇帝。

  作为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唯一的儿子,腓特烈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参加过德意志第二帝国建国前的所有战争,在普奥战争与普法战争中担任军团长,立下赫赫战功,其用贤之才不在威廉皇帝之下。

  这样的皇帝,能用错人吗?

  腓特烈三世留用俾斯麦、坚持挽留毛奇,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因此他用的人绝对不会错到哪里去。

  那个冯承乾,肯定不止救了腓特烈三世那么简单。

  关键就是,这个神秘的东方人,会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索尔兹伯里一点都不乐观,一个俾斯麦就让人头痛了,又多了个来历不明的家伙,大英帝国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

  当天晚上,索尔兹伯里就派人前往柏林,打探冯承乾的底细。

  只是,首相暂时没把此事告诉女王。因为还不了解冯承乾的情况,所以索尔兹伯里暂时觉得没有必要惊动女王。

  至于法国向俄国提供贷款的事,索尔兹伯里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长久以来,英国的基本国策是不与任何一个欧陆强国结盟,利用欧陆二流强国牵制最强大的国家。比如在拿破仑时期,英国联合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组建反拿破仑联盟,最终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大军,粉碎了拿破仑再度称霸欧陆的美梦。紧接着,英国又联合法国与奥匈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力搓声势日壮的俄国,使俄国南下问鼎巴尔干半岛的美梦成空。

  英国的欧陆政策只有一个核心:防止在欧洲大陆上出现一个具有重大威胁的强国。

  不管是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还是尼古拉一世的俄罗斯帝国,或者是腓特烈三世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只要对英国的切身利益构成了威胁,就是英国的敌人,就会成为英国的打击对象。

  眼前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很像当初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论国力,德意志第二帝国远超法俄,与英国相差不大,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

  更让索尔兹伯里担忧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甘心充当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俾斯麦早就提出,德国要寻求“阳光下的土地”,在西非、东非、东亚与太平洋上积极寻求与夺取殖民地。

  如果德国获得了广袤的海外殖民地,那就不仅仅是欧陆强国了。

  此外,资源富饶的殖民地早已被列强瓜分完毕,剩下的都是一些不毛之地,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妄图从别国手里夺取殖民地,必然会破坏现有的世界格局,致使英国苦心经营数十年所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

  英国是现有世界秩序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如果发生变动,将是最大的受害者。

  要不了多久,德意志第二帝国就会成为当年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英国将再次面临生死攸关的严峻挑战。

  既然如此,联合法俄或者促成法俄结盟,不失为较为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