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143节(2 / 2)


  如果要研究海水蒸馏装置的话,就必然需要用到玻璃。

  而玻璃出现之后,又有了随之而来的附带产品——望远镜。

  先前在估算商船出海成本时,占用商船位置最大的部分就是淡水。

  如今大型船只出海都会在船舱内配备水箱,一路上的所有用水都来源于此。

  若是可以解决一部分淡水问题,那么船只在出海时,自然就可以省下空间用以装载货物。

  哪怕不为货物,只为在船上淡水告罄之时能有一线生机,这海水蒸馏装置也是值得琢磨的。

  穆空青想起自己曾在某次展会上见过的设计。

  在船身四周,以前高后低的走向斜装上一圈玻璃。

  玻璃下方向内部弯曲,勾出一个类似水管的半圆形,尾部直接通向船舱内的储水箱。

  船只在航行过程中,海面被蒸腾出的水汽会自动凝结在玻璃上,然后顺着斜面滑进尾部储水箱内。

  一个非常原始的装置,当时只是作为趣味设计展出。

  因为透明玻璃可以批量制造时,蒸汽船已经诞生。

  蒸馏得到的淡水,对于蒸汽船所需要的淡水来说,算得上是杯水车薪,实在鸡肋。

  而在蒸汽船诞生之前,玻璃还属于奢侈品。

  没人会用昂贵的玻璃去折腾这些东西。

  不过,据穆空青所知,最早的玻璃制品出现在古埃及,历史非常悠久。

  而在地理大发现后期,就已经出现了由玻璃制造的望远镜等物品。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玻璃的制造,对于技术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至少以大炎当前的水平,只要找对方向,大量制造玻璃并不是难事。

  穆空青只知道玻璃的原材料有石灰石,对于具体应该怎么制造,却是除了火煅之外,什么头绪都没有。

  穆空青想了想,还是将这个设想同秦以宁说了一番。

  秦以宁手下的商队走南闯北,兴许就听到过些什么消息。

  同时,穆空青还给周秀才和穆白芍也去了信。

  若说这个时代有谁的消息最为灵通,那必然是在外行商之人。

  尤其早先周秀才能得到博斯腾湖的消息,可见周家商队的活动范围包括西域诸国。

  西域行商贯穿东西,说不定还真有玻璃的消息。

  秦以宁听闻此事之后思忖许久,道:“我确实曾听母亲说过,西域有一重宝,类琉璃而非琉璃。其色剔透晶莹,只是脆弱异常。”

  穆空青精神一震:“若是从西域传来,那便大概是了。”

  秦以宁皱眉:“可此物稀少,便是有银子也未必能买得到那么多。若是装配在商船上,出海一趟都未必能赚回本。”

  穆空青却笑了。

  “此物稀少不假,昂贵却是未必。”

  数千年前古埃及人便能造出的东西,还一度作为商品销售。

  在穆空青看来,这玻璃制品之于大炎,更像是大炎的瓷器之于西方诸国。

  因种种原因,此物难以运输,所以稀少且昂贵,每每出现,总能卖出天价。

  但却不代表,它的造价也同卖价一般。

  秦以宁也是行商之人,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经由穆空青这么一说,秦以宁立时便反应了过来。

  只是反应过来之后,便是更大的惊异:“你是说,我们自己烧制此物?”

  穆空青颔首:“你看,连我等未曾见过此物之人,都能知晓此物乃烧制而成。只要能知晓原料,再寻琉璃匠人研制一番,未必不能有所得。”

  穆空青依稀记得,琉璃的学名也是“某某玻璃”,只不过与西方造出的玻璃在成分上有所不同。

  既然都是玻璃,那么在寻到这个不同之处之后,再去自行制造,难度不就直线下降了吗?

  大炎如今可以制造琉璃的地方共有两处。

  一处是在南方沿海,造出的琉璃除却上贡之外,便是高价售往海外。

  另一处,则正是在京城,专为权贵制造珍品。

  所以,穆空青说要寻个琉璃匠人,难是难了些,却并非全无可能。

  第101章 一片透镜

  船引之事已经提上日程, 各地有门路的豪商也火速向京城赶来。

  但距离真正出海的时候,还有一段不短的时日。

  因此,也给了穆空青些许缓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