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134节(1 / 2)





  冯梦龙听了吴普提及的一堆说法,当场表示自己最喜欢“感甄说”,最好是杨升庵那个“爹想纳儿抢先弟弟难以忘怀”的版本,一看就可以写个十万字!

  老曹感慨的那句“今年破贼正为奴”多有感觉!

  父子三个打起来,刺激!

  甭管合不合理,写出来跌宕起伏就是好故事!

  吴普说:“你来迟了,父子三人相争都已经有人拍成电视剧了。”

  事实上后世这些关于三国人物的观点,大多受《世说新语》这本段子合集影响,再加上《三国演义》来了个深入加工,很多梗都已经深入人心。

  比起史书上的寥寥数语,还是这些野史逸闻更受欢迎,衍生出来的相关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比如曹丕相关的“七步成诗”“父子争纳”都是《世说新语》里捣鼓出来的。

  多新鲜,多刺激,多抓人!

  一听就对极了冯梦龙胃口!

  唐·怀才不遇·寅却对冯梦龙的看法不甚认同,选择另外的观点:“我倒是觉得自喻说挺有道理,你看看道别时那句‘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读来难道不是有‘我虽然不得重用,但是我始终忠心耿耿渴望被任用’的味道?”

  曾经创作过《洛神赋》书法作品的赵孟頫也有不同意见:“就不能是单纯的美好的幻想吗?”

  对于赵孟頫来说,书画算是心灵上的一片净土,只要醉心书法之中,就不会有那么多世俗烦忧,不必去想什么家国大义、人情伦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有时候解读太多,反而没办法静下心来欣赏书画与诗赋的美好之处!

  李清照几人没有参与讨论,她们都酷爱书画,还在画中流连忘返,恨不能把画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赏玩个遍。

  关于“曹植心中的洛神到底是谁”本就是没有依据的揣测,吴普拉着冯梦龙他们讨论了一番,也只是想启发启发大佬们的灵感而已。

  毕竟他今天可是要诓出几幅大佬真迹来的!

  吴普麻溜领着走到创作区,看看他们有没有想要题写的内容。

  系统虽然依着吴普的意思搞了“画中行”活动,却没有按照吴普的意思来个一天一画,那么做工程量太大,且利用率也太低了,没法充分挖掘每幅名画的潜能!

  所以“画中行”活动的场景目前准备一月一换,而交流厅供人题写作品的地方也会依照画中内容来布置,可以让前来交流的人抓牢赏玩名画的余韵尽情创作!

  这次的创作区就布置成“洛水河畔”,落日余晖洒满大地,一行人来到洛水河畔,回忆着“画中游”所看到的场景,胸中自然有许多想法想要留在纸上!

  于是在吴普的热情邀请下,唐寅几人相继题写起来,赵孟頫更是准备抓住刚才品玩画作的感悟再写一遍《洛神赋》,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吴普把大佬们安排得明明白白,趁着三三两两聚拢在一起搞创作的时候仔细数了一圈,赫然发现少了个人。

  李白哪去了?!

  吴普想到自己手里还没有李白真迹,生怕错过这个大好机会,顿时倒回去认真寻找李白的身影。

  吴普找了半天,没见着人,又从头开始往后找,等找到六龙云车腾云驾雾的场景时才赫然发现李白不知怎么爬到了六龙云车旁边的鲸背上,正探头探脑地欣赏着车里坐着的洛水女神!

  真就是李白乘鲸!

  吴普都有点震惊了。

  李白到底怎么上去的啊?!

  按照《洛神赋》里描述,六龙云车腾飞的时候“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古时候认为海里的大鱼雄的是鲸,雌的是鲵。所以在这一段画卷上雌雄鲸鱼紧随在六龙云车两旁,生动地呈现出赋文中的“鲸鲵夹毂”!

  由于这一部分的六龙云车是飞在天上的,所以这些鲸鱼也都离地相随!

  吴普仰起头望着鲸背上的李白,决定不懂就问:“太白你怎么上去的?”

  李白听到吴普的声音,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离地老远。他指指旁边比较小的鲵说道:“你看它的尾巴垂得挺低,跳起来抓住它尾巴往上爬,再抓住鲸鳍爬到鲸背上就可以了。刚才我还顺着它的左臂去六龙那边骑了一圈龙来着!”

  李白说来很简单,可吴普仰头看了看两条鲸鲵的高度,再看看它们身上看起来挺滑腻的皮肤以及鳞片,只觉唯有胆大包天的李白敢踩着它们往上攀爬。

  要是手上一滑或者脚下一滑,岂不是把自己给摔没了?

  吴普一颗心都被李白弄到了嗓子眼,紧张发问:“你能下来吧?”

  李白信心满满:“上来不易,下去容易,等我再看一会就下去。”

  吴普叹气:“你可得小心点。”

  李白摇着头说:“你看看你小小年纪的,怎地这么胆小怕事?难得遇到这样好玩的事物,你难道就不想上来与我一起赏玩美人美景?”

  吴普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想。”他还是很爱惜自己性命的,一般人也不会像李白这样作死!

  李白直摇头:“你可真够无趣。”

  吴普给李白讲起苏轼那个跑陡峭岩壁上写下“苏轼、章惇来”的朋友。

  他觉得李白应该和章惇应该很有共同话题。

  李白果然大感兴趣:“是个妙人!你这朋友苏轼却是逊了一筹!”

  听到李白这么评价苏轼,吴普深深怀疑李白是在记恨苏轼说他“有人伪作纯属活该”的事。

  吴普说:“可惜章惇去当了宰相,却是没有多少诗文留下来,你怕是见不着他了。”

  宋朝有名的宰相实在太多了,晏殊、范仲淹、王安石他们哪个都比章惇有名,怎么都轮不到章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