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59节(1 / 2)





  那些乐师也配合得格外地好。

  馆长到底上哪找来这么多大佬啊?

  两个由博物馆这边准备的节目表演完,就轮到学生们的节目上场了。

  虽然武术和七盘舞都很惊艳,但学生们的表演也有他们的特色:他们年纪小,活力充沛,所以表演起来有着一股子蓬勃的朝气。

  毕竟一般来说参加表演的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满打满算都才十八九岁,个个都青春洋溢。

  有时候这股子朝气就是优势。

  她们虽然觉得前面的表演很厉害,但也没有因此而对自己的节目失了信心。

  表演起来还是像模像样的。

  观众们也很给面子地看完并热情鼓掌。

  等到学生的节目表演过半,主持人的语气明显带上几分激动——

  “下面是由徐昭佩女士和王嫱女士表演的剑舞,徐昭佩女士负责舞剑部分,王嫱女士负责琵琶奏乐。”

  大屏幕上的影像也对准了徐昭佩两人。

  徐昭佩大伙都很熟悉了,她直播过一场“半面妆”,敢爱敢恨的性格吸了很多粉,大伙都很喜欢这个英气十足的姐姐。

  相比之下,众人更期待的还是王嫱。

  王嫱明显做王昭君打扮,一张脸好看的动人心魄,不过仔细看的话她的衣着打扮其实带了点匈奴人的风格。

  即便她心里始终觉得自己是大汉人,日常生活里头还是免不了会用上些匈奴人惯用的佩饰。

  她抱着的琵琶,明显也和现在流行的琵琶不太一样。

  第52章

  直播间的观众们对着节目单期待已久,现在终于看到剑舞节目亮相,立刻就疯狂刷起屏来。

  不久前吴普聚众直播直播吃火锅的时候,观众们已经知道王嫱“扮演”的是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现在王嫱穿上了来时的衣物,顶着徐昭佩精心描画出来的汉代妆容,给了观众们一记难以招架的美颜暴击。

  有人忍不住讨论起王嫱的穿搭来。

  讨论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太好看了上哪可以买到同款”,一派是“总感觉汉朝人不是这样穿的”。

  王嫱这身打扮是在匈奴帐中直接穿过来的,自然是原汁原味的王昭君。

  不过她所在的时代距今已经过了两千多年。

  即便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或多或少都有展现秦汉时期的风土人情,但年代越久远,历史学家和影视作品就越难还原对应时代的全貌。

  这就比如现在有人穿着设计时髦的时装被留下照片,两千年后是否能证明二十一世纪的人全都穿着这样的衣服?

  就算是一母同胞的两姐妹,在衣着打扮上也可能有自己的偏好。

  两千多年过去,昭君出塞时到底是什么模样已经无人知晓,留给后世的只有文人墨客笔下的一抹朦胧倩影。

  这时候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抱着琵琶坐得笔直的年轻姑娘。

  她微微低垂着头,目光凝在细细地琵琶弦上。

  她今年才二十岁,正是最年轻貌美的年纪。

  得知要再嫁给自己的继子,她也后悔过自请出塞。

  可她如今身在塞外,举目无亲,只有嗷嗷待哺的幼子在身边。

  王嫱轻轻地弹起了琵琶。

  徐昭佩舞起了剑。

  剑舞起初是和缓的,哪怕她身姿矫若游龙,依然有种独舞月宫的清寒冷寂之感。

  琵琶声也处处透着清冷哀伤,让人穿梭时空看见当初昭君出了汉宫的情景:毡车辘辘往北走,路上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想到当初公主出嫁乌孙仍是红颜薄命,她一介宫女又如何在塞外立足?

  王嫱低着头信手弹奏,幽冷的曲调弥漫在每一个听众心头。

  此时天空忽地传来一阵雁鸣声,王嫱抬起头往空中看去。

  琵琶声急促起来。

  徐昭佩的剑舞也急促起来。

  随着徐昭佩在舞台上的翻转腾跃,那利剑在镜头之下轻轻震颤,仿佛隐隐有破空之声。

  所有的挣扎、犹豫、苦闷,似乎也在那短短数息也被那凌厉的剑锋挑破、划开、驱散。

  没有人注意到徐昭佩是否已经不年轻,没有人注意到她眼角是否有了皱纹,她一辈子都为自己而活,活得痛痛快快、活得快快活活。

  徐娘半老,那又如何!

  她依然是她。

  剑舞逐渐变得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