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庶子功名路(科举)第87节(1 / 2)





  随后,大夫过来把脉,望闻问切一番,开了方子,留了医嘱,很快便拿了钱去了。

  寻芝让下人搀了凌云回去,三人这才继续去了学堂。这时候已经是饭点,饭堂里热闹。互相认识的都打了招呼。

  寻芳他们吃了饭,叶寻芝就跟寻芳他们商量着说想帮帮凌云。

  寻芳是没有什么意见,叶寻芝要做好事,他也犯不着去拆台。

  一开始寻芳以为杨雪松会拒绝,毕竟他家里也不富裕,谁想杨雪松居然同意的很快。

  后来寻芳才察觉,估计是凌云的身世跟杨雪松有几分像,比起杨雪松来,凌云甚至还要惨上许多。

  加上杨雪松自己都是受人接济才走到如今的,估计他也是想着要将这份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吧。

  于是寻芳他们商量着,也不准备多给,一人凑了三两银子,叶寻芝因是带头提的,出了四两,然后着人拿去给了凌云。

  另外叶寻芝还吩咐了几句话,大体就是让凌云不要多想,好好收着钱,将来日子还长这样的话。

  其实这时候稍微有钱些的人家,拿钱去资助朋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譬如《红楼梦》里,甄士隐,就资助了贾雨村,这贾雨村原本跟甄士隐不熟,也不跟甄家是什么世交,但甄士隐就是看中了贾雨村的为人跟才华,所以才给了贾雨村许多银子,让他好好赶考。

  这些事在现代来说,简直都能算作是奇幻了。

  放到现代,就算是资助,那资助方也是要查清楚被资助方的人,是否真的困难。

  但在古代,可能听人家三两句假话就作了真的人也是有的。

  就更何况这凌云是真的才华,也是真的难。寻芳想着,或许叶寻芝就是起了惜才之心,所以才主动提出了要资助凌云的话吧。

  就跟他当初接济杨雪松一样,是惜才,也是怜悯。

  这日逐渐熟悉了课业还有活动,其实这时候在府学里还是有很多自己的时间的,比寻芳在家里学堂还要更有课余时间。

  这时候寻芳他们就会聚在一起自学,从之前叶家兄弟二人学习,变成了三人自习,这对寻芳来说学习氛围更加浓了。

  而杨雪松自己就很好学,跟寻芳他们一起自习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不适应。

  两日时间熟悉了一下府学环境,时间很快便到了大家聚在一起诗会的日子。

  这聚会的钱大家都是已经分摊过了的,这时候只要找个看着挺雅致的地方,然后再弄些吃的来,笔墨桌椅备齐,各种韵字分好,大家就能雅聚了。

  这次的诗会是限韵的,一般这些东西一时间不能够做好。

  请寻芳他们来的人,选了一处幽静的园子,那园子本有人承包了去的。他们只要给些好处,对方就会将园子让出来给他们聚一聚,就好比现代有人租赁别墅给人开派对一样。

  自然,借这园子一日,比西租别墅是便宜多了。最多给个一二钱银子,即一二百铜板就够了。

  此时正是花红柳绿之际,满园蜂蝶匆忙,一片姹紫嫣红,香花气味扑鼻而来,自然而又清醒。嗅着缕缕花香,顿时头脑都清醒了。

  因园内树木繁多,管园子的人,早中晚打水浇灌花草,还顺便给小路上浇水,所以并不炎热。

  如此良辰美景,若有长萧鸣琴相伴,就圆满了,只可惜在场众人都不曾带什么乐器。

  寻芳如今正在跟人学笛,因为是初雪,才吹了音出来,自然也不敢献丑。

  众人一路赏花玩笑而来,到了早安排好了桌子前,大家序齿坐下,在场最大年纪的就是梁佩恩了。

  府学里不是没有年纪小的人,只是这里在场大多都是二十来岁的人,跟四十来岁的人来往,代沟有些大不说,那些年纪大的养家糊口,也不愿意跟他们这些小年轻瞎掺和。

  落座之后,让跟着的仆人摆上从酒楼刚买过来的吃食,另外有些瓜果,是为了聊天时候边吃边说,嘴里有个嚼味儿的。

  寻芳他们不喝酒,但还是为了应景,在被子里倒了酒,有人请的时候,他就抬一抬杯子,算是喝了。

  毕竟这时候也没有什么橙汁儿,就是有,在寻芳确认它的做法之前,也不敢喝。

  吃饭的时候,还聊一聊其他的人。既然考上秀才,就算是个天才也总要有启蒙的老师,所以他们在桌上聊了一会儿启蒙的老师。

  聊完老师之后,又会聊一聊试卷,说一说谁谁谁选的行书好,“行书”就是指举人文章的选集。

  寻芳他对于这些都是略懂,当初考秀才都是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上的,这其中还有运气的成分。

  所以别人在场高谈阔论,他连牛皮都不好意思吹,只能聊聊家里老师。好在大家对寻芳这个中了进士,外加一口气培养了三个秀才的老师很感兴趣,倒还聊得来。

  酒足饭饱,聊过天之后,大家就拿了韵来拈韵,将韵脚写在纸里,抓到什么,就写什么。

  一个人限两首,如今已经到了中午,要在下午用晚饭之前回去,就得在下午这个时间里做出来。

  寻芳看着这韵,觉得自己中午最多写出一首,再挤出两句来,有些为难。

  叶寻芝向来了解寻芳,看着他蹙眉的模样,就了解到寻芳在为什么为难了,便在寻芳身边说道:“你先写着,到时候真赶不上了,我们再帮你想想。”

  杨雪松是在一旁听了叶寻芝的话,才注意到寻芳的表情的。

  就连杨雪松也纳闷,叶寻芳时务策作的比他跟寻芝都好,怎么就在作诗方面犯了难呢?

  不过朋友有“难”,他既然看见了,也得帮衬帮衬,不至于让他丢脸才是。

  “对,你只管作,能作多少是多少,到时候我们帮你想。”

  寻芳见他们肯帮忙,心下放松了许多,一个下午过去,大家各自成诗,寻芳竟也作出了两首。

  只是头一首挺好,第二首不好。写好之后总要评比一下,后面的是不分好坏的,大家心里明白就好。只是最好的总得选出来。

  最终还是选了梁佩恩的最好,叶寻芝跟杨雪松也只在他后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