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庶子功名路(科举)第9节(2 / 2)


  三八线的具体由来,可能是跟早些时候的朝国政治有关,朝国用三八这个北纬线分了国。消息传到华夏,三八线就成了分界线的说法。

  叶寻芳小学那会儿是两人坐一桌。为了能够公平地拥有自己的座位空间,大家一般都会用涂改液或者黑铅笔在课桌中间画一条长长的线,这线便被亲切地称呼为“三八线”。

  在画三八线之前,得一厘米一厘米地用尺子精准地量过才行,讲究一些的,那尺子的头朝那边儿开始画都要先做好说明。

  你多少多少厘米,我多少多少厘米,必须得一分不差。有时候为争这一厘米,两个同桌能互相掐起架来。

  叶寻芳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儿的时候,很搞不明白,自己跟曾经的同桌们,在那时候为什么会抠成那副德行。

  当时如果一个男孩儿跟女同桌起争执,那下场往往不会太好看。

  众所周知,女孩子在小学那会儿发育是比男孩儿快的,男孩儿长个子都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那个阶段。

  男生的力量优势基本是在小学之后才发挥出来的。这就导致那时候打架,男生总是打不赢女生。

  有时候被女孩欺负哭了,找老师打小报告还得被老师笑话,说你一个男孩儿被女孩子欺负哭了,还好意思哭。

  这或许是一个男人,最早被性别歧视的时候。

  这会儿虽然还没有三八线这样的说法,但叶寻芳觉着,自从有了“同桌”等类似的词之后,这条线也就随之产生了吧。

  叶寻芳看着此刻桌上被他压住了的墨水画出的一条长线,将伸出去的手缩了些回来,一边在脑内感叹着,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而一旁坐着的叶寻芝,在见到叶寻芳的手撤回去之后,脸上原本严肃的神情也淡了不少。

  二人之间的矛盾暂时解决,这时,先生也从堂屋外进来了。学生们于是全都端正做好,说话的声音也都没了。

  先生从外面进来后,先是在各个桌子上扫视了一圈。

  当看到座位上的叶寻芳的时候,他的视线停留了两秒,随即又移开了。

  这大概是在确认,叶寻芳的病已经好了,他多看两秒估计是在脑内做着销假处理。

  先生来后,还有没到的学生。等先生落座,外头匆忙跑进了一个小孩儿。

  那小孩儿喘着气站在门边儿,忽见到先生坐在前头,吓了一跳。站在那里动也不敢动。

  “又是你。”先生坐在原地斜眼看了过去,他手上拿着戒尺,脸色不是特别好看。

  学堂里立过规矩,辰正二刻也就是现代时间八点半,先生来上课。

  叶锦向来很守时,在上课规定时间前后不差一刻,十五分钟内必定到学堂。

  若是过了辰正二刻,学生还未到,那迟到的学生就要受十下戒尺。

  学里除了叶寻芝,只怕没有人没被打过。打得疼了,记住教训,一般人有过那么几回经验,下次便不敢迟到了。

  第12章 舅妈

  “这月还没到月底,你已经是第二次迟到了。你做错了事儿就要自省,上次罚了你,你就合该记住教训下次勿犯才是!这已经是你再犯,所以要多打你五下,你过来。”叶锦坐在位子上,对下面那迟到的学生挥着戒尺说道。

  那族兄弟听到这个,吓得腿都软了,脸上一副快要哭出来的表情,求饶道:“先、先生饶了我这一次吧。”

  但是叶锦哪里肯这样轻易饶过,他将手上的戒尺重重拍在桌案上。

  “啪”的一声,吓得在场人士,包括叶寻芳都抖了一下。

  “这次饶你只怕还有下次!还不快过来受罚!”叶锦发怒道。

  这还没有开打,那小孩儿已经被叶锦吓哭了,磨磨蹭蹭走到叶锦面前,哭得十分可怜。

  叶寻芳也不敢开口替人求饶,一来他跟那孩子之间关系寻常,没有亲到连这么点事儿叶寻芳都要为他出头的地步。

  二来学堂里有先生定好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错了就得认罚。

  学堂里一时安安静静的,没人敢说一句话。这真是叶寻芳上学那会儿老师讲的“掉下来一根针都能听见”的安静了。

  那小孩哭着走到先生身边,摊出手来,先生将他的手拽到面前放平,戒尺就这么一下又一下地挥下来了。

  先生每打一下,叶寻芳就跟着抖一下。说到底,这是体罚,他小时候老师虽然也罚,但现在基本已经没有老师还打小孩儿了。所以他很不习惯,光是看着都不习惯。

  任由那小孩儿怎么哭喊求饶,先生坐在位置上拿着戒尺冷着脸,就这么机械地挥打着,一下又一下,眼皮都不带眨一眨的。

  那小孩儿挨完了十五下戒尺,红着手,才哭着回到自己的座位去了。

  叶寻芳有些关心地看了那小孩几眼,留意到他手上的伤,只怕这两日内这位族兄弟都别想好好拿筷子了。

  随即他又转过身来,朝着身边的叶寻芝看了一眼。这小子,成天跟着他爹在一起,心理真的没问题吗?

  打完了小孩儿,先生就开始叫大家翻开书本,要正式上课了。

  叶锦先带着学生们读一遍之前学过的内容。读完之后便开始抽查背诵。

  学里统共十几二十个人,每人按照顺序,背上五句也就罢了,从哪一排先背起是先生自己随意指的。

  叶寻芳之前在原主的脑子里搜寻过回家的课业,但可惜的是,原主基本从来不背课本,有时候就背前头五句,侥幸能背出来就能免一顿责罚。

  原主不记回家的课业。因此不管叶寻芳怎么回忆,都没回忆起原主回家的课业是什么。

  往日里,背不出来课文是原主跟他两个堂兄弟的常态,在这方面先生倒不会加量地打。

  想想也对,要是原主每天都背不出来课本就被多打几下,那他的手能被先生打到残废。

  除非哪天先生的心情特别不好,会多打他们几下,平时都是打那么五六下就算完了的。

  自然先生偶尔多打了那么一两下,学生也不敢主动问先生,为啥你多打了我一戒尺?这要是问出来,估计就不止是多被打那么一两下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