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戏明第20节(1 / 2)





  注:

  1文徵明:他少年字丑这件事目前只找到了“拙于书”这种说法,不过搜了搜论文和科普文章都说得有板有眼,必然是真的!(bushi

  参考论文《文徵明传世大字行书作品系年初探》

  还搜到文徵明的墓志铭:“八岁语言犹不分明,他人或易视之,而其兄奎爽朗俊伟,交木独器公曰:此儿他日必有所成,非乃兄所及也。”

  八岁还不能清晰地说话!王守仁输了!

  2压岁盘:旧俗除夕用盘杂盛各种果品食物消夜称压岁盘。宋 吴自牧《梦粱录·除夜》:“是日内司意思局进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内簇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及市食。”所述即是此种风习。

  瞅着就是果盘!(bushi

  第18章

  文哥儿一看他爹和谢迁笑着迈步进来,心里咯噔一下,有种干坏事被逮个正着的感觉。

  这余姚两状元走一起,莫名让他耳边响起一个背景音:double kill!

  此处特指他被两个人各杀一次。

  文哥儿跑过去卖乖:“爹。”喊完亲爹又朝谢迁喊声“叔父”,一副听话得不得了的模样。

  谢迁笑了笑,掏给他一个红封。

  文哥儿道了谢接过红封,发现里头裹着的是一颗颗粒状物,手感非常特别。

  小孩子约着玩没那么多讲究,兴致来了就凑一起了,两个大人也没太责备他们。

  王华让文哥儿与邹氏拜别,抱着文哥儿离开谢家。

  文哥儿见他爹没生气,胆儿又肥了,与他爹说起自己拿到杨廷和压岁钱的事。

  这事儿不能瞒,瞒报被发现,后果很严重,还不如主动说了。

  王华道:“给你你就收着。”

  父子俩回到家,赵氏见文哥儿毫发无损地回来,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赵氏抱着文哥儿好生看了一通,确定他在外头没闹腾出什么伤处来,才把文哥儿交给王华去教育,自己则去与乳娘母子俩说话。

  文哥儿一出去就是这么大半天,要不是谢家那边派人过来说了一声,她还真不知道上哪找去。

  就这么大点的小孩,什么都不太懂,到了外面根本没有让人回家报信的概念。也是她答应时觉得他不会出去太久,没多叮嘱乳娘几句。

  文哥儿被他娘一通紧张兮兮的关心,心里有点羞惭。他真要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也就罢了,可他有时候能比寻常小孩想得多、学得多,没想到一玩起来却还是忘了回家。

  王华瞅了儿子一眼,把他拎起来笑道:“知道下次该怎么做了?”

  文哥儿乖乖点头,跟只怂怂的小鹌鹑似的。

  他爹这个诡计多端的大人,分明没有骂他,却叫他一回来就直面他娘的担心。唉,他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别人来软的!

  王华见他确实已经知错,也就揭过此事,由着文哥儿快快活活拆红封去。

  不愧是比他爹早好多年当上状元的人,谢迁出手也颇为阔绰,红封里塞着好几颗小福珠。

  说是小福珠,其实是不足一两的碎银子,有些地方又叫银锞子。

  自从大明宝钞贬值到一文不值,民间渐渐开始习惯用白银来交易,过年这么喜庆的日子,家境好的人家自然会拿这彩头极好的小福珠给孩子们当压岁钱。

  文哥儿拿给他爹看,和他爹狂夸谢迁:“大方!”

  此处有暗示!

  隔壁谢叔叔都这么大方,当爹的不得更大方!

  王小文,聪明绝顶,暗示起来不着痕迹!

  瞧见儿子那小财迷模样,王华说道:“我们家比不得你谢叔父家,压岁钱意思意思就成了,别什么都和别人比。”

  文哥儿一边用“我爹怎么这么不争气”的眼神瞅着王华一边唉声叹气地念叨:“不比,不比。”

  王华:“…………”

  怎么办,刚才还觉得儿子还小可以慢慢教,现在真有点想揍儿子了。

  除夕这种团圆的日子,王华自然得拎着儿子去陪二老吃饭。

  家里有老有小,还有王老爷子这个要调养身子的半个病号,年夜饭做得比较清淡。

  文哥儿不挑食,牙齿多长了几颗后就连菜叶子也能吃得老开心。

  何况虽然今儿连饼子做的都是素馅的,闻着还是很香,他一下子相中了桌上的甘露饼。

  甘露饼各地都有,做法各不相同,有荤馅也有素馅,甚至还有没馅的薄饼。

  逢年过节明朝老百姓时常会相互馈赠甘露饼,属于带出去走亲访友不会出错的常见礼品。

  有时甚至连皇帝设宴都会把它摆上桌。

  当然,这也不算特别稀奇,毕竟宫里设宴还会摆馒头来着。老朱家,接地气!

  王老爷子吃不得煎炸,今儿做的便是他们老家口味的素馅甘露饼,薄薄的饼皮烤得酥松香甜,里头裹着甜而不腻的糖桂花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