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贰八六章危机开始倒数(2 / 2)

  听完大岛浩的担忧,里宾特洛甫也皱起了眉头,他的确抓不准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态度。他是商人出身,对反犹不大热衷。而且这件事事涉敏感,他也不好打听。毕竟他是个新入伙一年多的纳粹党员,和希特勒的关係是亲密,但其他大佬都不甩他。甚至宣传部长戈贝尔还到处说他「『冯』这个贵族称谓名字是买来的,钱是藉由婚姻娶来的、仕途则是骗来的。」虽然事实是,他的贵族称谓是因为自小过继姨妈,从那里继承来的;妻子的确是加拿大富商的女儿,但里宾特洛甫却是妻管严。连加入纳粹党、专捧希特勒臭脚,都是他强悍妻子的要求。纳粹元老对他的排挤,只能说应证了一句老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言归正传,里宾特洛甫对于犹太人的事也就纠结一下,没有被大岛浩带进沟里。头脑清晰的他,知道大岛浩想要确认的是,哪些北欧人能动,哪些不能动。这对这阵子全力鑽研国际关係的他来说,那就简单的多了。只听里宾特洛甫自信的说:「丹麦人绝对可以动,毕竟总理对丹麦佔据德国的领土不还一事,非常不高兴。至于瑞典人最好不要碰,因为德国需要他们的铁矿,总理也希望和他们交好。挪威也类似,毕竟挪威有纳粹党,而且他们如果倒向苏联或法国,会威胁我们和瑞典的矿石航道。」里宾特洛甫算是蛮天才的,他现在的分析和原歷史上发生的差不多,要不是挪威后来被英法裹胁倾向同盟国,希特勒可能还不会对挪威动手。好笑的是,通报希特勒挪威动向的还真是身为纳粹党的挪威国防部长。纳粹党,正式翻译是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把的德意志置换成任何国名,在那个年代,还真有共產国际的味道。

  里宾特洛甫分析完之后,还提醒了大岛浩,在行动前,还是请示一下希特勒,毕竟所有的独裁者都喜欢「早请示晚匯报」那个调调。

  大岛浩得到满意的答案,深深觉得不需此行,当晚再度展现他的热情,替主人公鞍前马后的招待客人。不知情的宾客,还以为里宾特洛甫请了个东方管家。

  第二天大岛浩请示了希特勒,得到肯定的回覆后,随即派出一组秘密小组前往丹麦捞人。第一次是带回来一名病重的穷人,大岛浩的助手只用了一点点微薄的安家费,就把人带回来了。毕竟这个时候的北欧各国,还不是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的国家,穷人还是挺多的。

  顺利是顺利,但大岛浩非常不满意。不是说偽装成德国教官就不能有病,但这人病的也太惨了。癌症末期,已经被折磨的皮包骨。这样还去参加演习,大岛浩只能竖起中指来,对属下大吼一声:「你们当我、还是当别人是白痴啊?」这样的病人连坐轮椅去现场,都有可能在路上掛掉!难道演习在医院进行吗?

  第二次,秘密小组学乖了,直接不花钱抓了个流浪汉,没想到蒙汗药提早失效,流浪汉经过海关时,在车上无预警醒过来,拼命挣扎还大吼大叫。引得丹麦海关人员开枪,不仅打死了流浪汉,更打死了几名日本特勤人员。

  这下子,第三次…,没有第三次了。因为丹麦警方怀疑,有一个专门走私人口的东方黑社会组织已经渗透进丹麦。丹麦对入境的东方人加强了查核,尤其是日本人,因为衝突发生时,一名海关人员刚好懂日语,听见有人用日语向驾驶大喊着:「开车!开车!」

  大岛浩真是欲哭无泪,怎么做件事情就这么难呢?大岛浩不敢找希特勒诉苦,这只会显得自己无能,只能向自己的闺蜜里宾特洛甫求助,但是里宾特洛甫只是个外交顾问,底下没人啊!还好里宾特洛甫还算长袖善舞,花了一大笔钱贿赂了丹麦大使馆的一位参讚,让他以医学研究、实验新药名义,将丹麦两名无依无靠的暴力伤人精神犯弄来柏林。一开始里宾特洛甫还想打死刑犯的主意,谁料到1933年丹麦就废除死刑了。就算没有废除死刑,把死刑犯弄到国外,也会让人怀疑德国是不是要进行什么变态实验。还好里宾特洛甫交友广阔,一名丹麦医生好友,给他出了这个主意,才完成大岛浩的嘱託。不过那一大笔贿赂款,就得由大岛浩想办法向日本报销了。

  可能就是因为这笔莫名其妙的鉅款,引起一穷二白,一天到晚为钱白了头发的日本内阁成员的怀疑。大岛浩还来不及见到两名精神病,就奉召回国接受询问。还好,希特勒一直不自信,还没打算真的执行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萨行动」。大岛浩返国一趟也不打紧,就当他返乡探亲吧!

  大岛浩回去了,日本大使长冈春一却顶上来了,前阵子希特勒委託他藉由日本政府向伦敦打探的消息有了回应。英国政府并没有清楚的表示自己的立场,甚至对于日本内阁的旁敲侧击,不置一词。希特勒听了之后,眉头紧锁。但长冈春一却笑呵呵地对他说:「美国人有句谚语,没消息就是好消息。总理阁下,如果英国反对贵国的行动,他们一定会直接抗议。你知道的,哪些所谓英国绅士,总是喜欢故作姿态装深沉。假若他们真的不愿意德国参与华沙公约的行动,那么他们在贷款给华沙的时候,就会加以限制,让他们不能购买德国的產品。现在他们对我们的询问保持沉默,这就代表着他们默许我们两国的行动。」

  听完长冈春一的解释,希特勒想了一下,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再次笑容满面的和长冈春一促膝长谈。为华沙公约组织出兵也不是一蹴可及的事,两人的话题就聊到当前欧洲其他方面的局势去。希特勒没想到长冈春一立刻就给他带来另外的惊喜,长冈春一向他建议,先不要把资源投入对抗苏联上,而是把心力放在整合中欧其他国家,藉此壮大德国。这对希特勒来说,简直就像是诸葛亮向刘备送上陇中策一般,让希特勒大喜过望。

  搞颠覆、搞兼併,日本人算是后来的苏联的老前辈,而且人家还没靠这个主义、那个思想的,轻轻松松就把北海道、琉球、朝鲜弄到手里。要不是中国太难搞,日本心太大去挑战这偷袭那的,慢慢搞个几十年,说不定真把中国半壁江山给弄走。几乎这个时代的日本军政官员,对于颠覆、兼併这类阴谋诡计,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的,长冈春一也不例外,况且他还有整个日本内阁做后盾。

  在接到希特勒委託之后,日本首相广田弘毅是个聪明人,闻弦歌即知雅意。立刻猜到希特勒的企图,是想假途灭虢。向苏联开战之馀,直接併吞华沙公约。即便不是併入德国,也要将这些国家纳入僕从国。广田弘毅随即召开军政会议,命内阁成员提出增强德国实力的方案。所谓树大好乘凉,德国越强大,越有可能去挑战英法。一旦德国向英法开战,牵制住英法兵力,那么南进政策就不再难进,而是日本开拓生存空间的一片坦途。

  召返大岛浩也有让他提供第一手资讯的意思,不然广田弘毅不会因为一点赤字,就任由大藏省大臣胡闹,把正和希特勒蜜里调油的大岛浩给召回来。在大岛浩还没回国,陆续的情报已经由长冈春一传回来,因此为了不让大岛浩离开之后,日德关係趋冷,广田弘毅决定先把各部门整理的初稿交给长冈春一,让他先行发挥,等大岛浩回来之后,再另行增补。没想到长冈春一大放异彩,让希特勒倚为左臂右膀,让后来回去的大岛浩扼腕不已,这是后话。

  日本人的建议也很简单,他们已经观察到纳粹党的风行,已经能在欧洲和共党相抗衡,于是他们建议希特勒仿效共產国际,以联合防共为名,成立跨国界的防共联合组织,加强各国渗透。要不是原歷史上希特勒优秀种族主义的观念太重,不屑渗透雅利安人种以外的国家。说不定纳粹真的能和共產国际平分秋色,成为世界两大魔头之一。后世许多影视动漫剧作不都幻想过这类情节?神盾局里潜伏的九头蛇,不就是承袭了纳粹思想的变形组织?

  加上先前驻中欧各国的使馆传回来的情报,由于苏联倒行逆施的武装征粮,造成大量的难民涌入东欧和中欧,让整个欧洲除了法国巴黎这个社会主义温床之外,各地皆掀起恐共潮。因此希特勒图谋的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分的民意都支持和德国联盟或合併,以增强对抗苏联共党的威胁。

  这让日本人更是大胆的建议希特勒,勇敢的怂恿各国的纳粹党发起公投,让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坐享其成。希特勒本来还有点犹豫,但奥地利总理在抗拒德国渗透无力之后,赌气的发起公投。德国没有像原歷史一样武装入侵,而是静候公投结果,没想到奥地利还真的通过和德国合併公投案,成为日本人为希特勒谋划成功的第一例。

  接着捷克斯洛伐克比较复杂,虽然苏台德区已经是德国囊中物了,但其他地区因为民族成分复杂,日本建议希特勒再等一等。果然,这一等就等来了英法联合干涉。英法也知道苏台区已经铁着心和德国走,但他们仍心存侥倖,希望能保持捷克斯洛伐克其他部分的完整性。不过在日本的建议下,德国和波兰先达成协议,以部分斯洛伐克地区换得德国取回波兰走廊,让东普鲁士重新和德国联成一片。以便德国东普鲁士在直接面对苏联时,能得到足够的补给。这个理由太强大了,强大到英国内阁无法拒绝。于是波兰取代了原来歷史上的义大利,提前签订了四国慕尼黑协定,决定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新疆域。

  不过,剩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也没办法保持完整。在日本的协助下,德国渗透的纳粹党,在不到两年内,就将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波希米亚及摩拉维亚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部分,虽然波希米亚及摩拉维亚没有如同原歷史一样难堪被称为保护国,但其实结果是一样的,两国都落入德国的魔掌之中,成为僕从国。

  当希特勒忙着不停签署合併条约时,苏联当然也没准备好和华沙集团或是德国衝突。可能是缺乏了亙古者的守护,史达林干什么都不顺利。几乎手上所有的名将都投入镇压各地叛乱当中,但是叛军似乎越剿越多。和当年国民政府剿共类似,问题不在军事,在经济啊!笨蛋!多年后柯林顿竞选总统的名言,其实在任何时代都适用。史达林搜刮了所有的财富,包含粮食,向美国大肆购买工业机具、工业產品。世界上还真没几个民族能像中国人一样忍受什么「寧要核子,不要裤子」的狗屁话的,何况俄罗斯这种战斗民族,不服就是干。原歷史叛乱一下子被镇压,是因为没人支持啊!总不能拿着石头和机关枪对干吧?但是这个时空,华沙公约组织可是毛起来给苏联境内叛军送武器。史达林放狠话了是吧?那么我们换个地方送,怂恿英国出面,让土耳其继续跟着送。再不行,就让德国老大哥空投。

  这下真把史达林搞得七荤八素,实在没有心力想什么入侵芬兰、波兰的了,连趁机脱离苏联的高加索各小国,史达林都有心无力。还好,苏联还有个跨越洲际的共產国际在想办法帮忙。1934年这年,共產国际下达指令,让法国的四个左派政党共同组成人民阵线。并在议会中不断叫嚣德国威胁论,要求内阁制定联苏抗德的政策。也正是这些议员的护航,苏联顺利从法国取得贷款。

  不过这只是共產国际刚刚发威的开始,和原歷史一样,人民阵线赢得了1936年的选举,使得共產国际的法国侧翼机构「工人国际法国支部」领袖布鲁姆成为法国总理。这也是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在票数和席次上首次超越同属左派的激进党,取得左翼执政联盟的主导权。只不过身为犹太人的布鲁姆虽然反对德国,但也不欣赏苏联,他曾讽刺史达林说:「好的专制统治根本不存在!」所以他一直抗拒自己所领导的社会党正式加入共產国际,甚至最后导致社会党分裂,激进者另外成立法国共產党。因此,在布鲁姆担任总理的一年内,他总是在应付左派内部的纷争,并没有提供史达林想要更多的援助。甚至共產国际的插手,导致左派再次分裂溃败,失去政权之后,是否继续援助苏联,在法国议会吵翻天,而实质的援助开始离苏联越来越远。

  还好,在法国断断续续的支持中,史达林还拥有见钱眼开的美国万恶资本家帮忙。但是美国的贸易是双面刃,一旦没钱赚了,美国也可能抽身而去,史达林必须找到新的开源方法,或者开战!

  时序又过了一年,1935年英国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身体不堪负荷,终于完全病倒。斯坦利·鲍德温如愿以偿的接任了首相一职,他对于前内阁成员一直放纵德国不断运用公投来兼併中欧各国十分不满。他公开地大肆批评了希特勒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并且警告华沙公约组织离德国远一点,不然英国将不再给予支持。

  斯坦利·鲍德温过足了口头之癮,除了开始重整英国军备之外,对外并没有真的有任何行动。但是他的发言,却引起对峙双方的情势紧张。史达林当然是看见了拉拢英国的机会,甚至有可能重新得到法国的全力支持。但希特勒却是感受到了腹背受敌的威胁,埋下了他打算速战速决一方,再回头和另一方作战的意图。华沙方面,则是瞻前顾后,既想持续仰赖德国协助,又不愿意放弃英国的资助。这让今年首次的华沙公约联席会议不欢而散,因为各联盟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斯坦利·鲍德温任性而为打的嘴砲,却让危机开始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