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殿下第7节(2 / 2)


  “我已打发人誊好了,太太看着可行,我这就打发人送去。”

  颜家姑娘也被选为公主伴读,不过,颜相与郢王极为不睦,两府素无往来。颜夫人早便同郑夫人打过招呼,待郑家拟好单子给她家送一份。孩子们一起进宫,带的东西也相仿才好。

  荣烺对即将正式读书的事颇为上心,连读书的清音阁都亲自去瞧了一回,摸摸桌子看看椅子,添上几盆花草,几样摆设,连每天准备的茶、课后吃的点心,她都亲自看了内务司拟的单子,做了些微调整,才点的头。

  待几位伴读进宫,到钦天监算出的吉日,才算正式进学。

  荣烺光书包就让宫人做了好几个,头一天上学,一起床她就挎身上去了。颜姑娘问她,“殿下,您这是挎的什么呀?”

  “书包啊。”荣烺拍拍自己的小书包,跟她们说,“你们也挎上吧,一会儿咱们就要去上学了。”

  郑锦瞅瞅外头蒙蒙亮的天,她们得先去给太后请安,然后用过早膳,待到辰正才去读书吧。现在才什么时辰,刚刚卯正!

  荣玥笑眯眯地的说,“阿烺,还早哪。你先放下吧,咱们得去给太后娘娘请安了。”

  荣烺可舍不得放下,郑锦说,“上学也不用背书包,有侍女帮咱们捧书拿笔墨的。”

  “这跟自己背怎么能一样呢?”荣烺坚持,“读书这么重要的事,当然得自己拿了。”

  知道荣玥她们都没有书包,荣烺很大方的把自己的书包一人借她们一个。郑锦学荣烺的样子也挎上,说她,“还借给我们,送我们好了。怎么越大越抠儿了。”

  “书包这么神圣的东西,怎么能送人哪!金玉可送,书包送不得。我可舍不得!”

  荣烺就挎着自己的小书包,带着她的小伙伴们,扬头挺胸的迈着小步子过去祖母那边儿请安了。

  郑太后见这一堆挎书包的小姑娘,笑着说,“都过来坐。”

  荣烺到郑太后身边儿坐,其他人也各有绣凳。郑太后问她们昨晚睡的怎么样,都说睡得香。荣烺说,“我小半宿没睡着,一想到今天要正式读书,我就一点儿不困。后来林妈妈不给我讲故事了,非给我念佛经,念得我嗡嗡的,把我给念晕了。”荣烺揉揉耳朵。

  林司仪一板一眼,“念了约摸一柱香就睡着了。”

  郑太后摸摸孙女的背,“这急什么,以后一辈子都能读书。”

  “不一样的。”荣烺也说不出哪里不一样,就随口说了句,“一辈子是一辈子,今天是今天。”

  待用过早膳,郑皇后带诸妃嫔过来万寿宫请安,荣烺也给皇后请安,荣玥等人一并见过宫中诸位娘娘。

  她们皆出身显贵家族,平时都有进宫,对宫中规矩是极熟的。

  郑皇后道,“读书明理,好好跟阿烺一起读书。”

  几人起身应是。

  荣晟帝下朝的时间更晚一些,知道女儿今天头一天念书,荣晟帝一人赏赐一本《贞烈传》,同几人道,“旁的不打紧,《贞烈传》是显德皇后亲书,多读一读总没坏处。”

  荣烺谢过父亲赏赐,瞅瞅时辰说,“父皇,那我们就去书阁了。头一天读书,不能迟到。”

  “好,去吧。”看她挎着小书包的模样,荣晟帝也不禁一笑,打发几个女孩子读书去了。

  林司仪等人随后,有侍女捧着笔墨食盒茶具之物,但今日要学的书本,荣烺是自己放小书包,自己挎着的。

  清音阁就在万寿宫隔壁,出门拐个弯就到。

  荣烺远远见一人阔步而来,晨风拂在那一身朱红锦袍上,袍摆随风飘动,蹁跹如蝶。及至近前,才看清这人刀裁般的漆黑鬓发,雪白肌肤,一双眼睛温和宁静,像是微微含着笑。那人对荣烺轻施一礼,“臣礼部尚书齐康见过公主殿下。”

  荣烺一双猫眼瞪圆,礼部尚书是朝廷高官,荣烺原想着,肯定是个胡子一大把、学识像胡子一样长的老师傅。

  她瞥瞥礼部尚书光洁的下巴,淡色薄唇上的一抹唇须,心说,看着不像太有学问的样子哦。

  摆摆手,“齐大人不必多礼。”一指清音阁大门,“咱们先进去吧。”

  两个小内侍上前,推开闭拢的朱门。

  清新的水木香气和着晨风拂动,荣烺伸出一只小胖手做客气腔,“齐大人请。”

  齐康微微躬身,“殿下请,臣随殿下之后。”

  俩人客气一番,做足师生礼数、君臣规矩,这才荣烺迈着小步子当前,齐康退半步随后,在荣烺、齐康之后,荣玥几人都没忍住多瞧齐康一眼,心说,这就是帝都大大有名的,当朝第一青年才俊齐尚书啊!

  第12章 第一节课

  头一天读书,进入清音阁后,大家彼此落座。虽然齐尚书太过年轻,让荣烺有些怀疑他学识的厚度,荣烺还是向齐尚书行了拜师之礼,齐尚书还半礼。

  荣玥等人也向齐尚书行过拜师礼,齐尚书就开始讲学了。

  齐尚书教授的是历史,既讲历史,自然从本朝起。

  齐尚书便自前朝末年种种乱象,饥荒、瘟疫、官员贪婪、皇帝昏馈、百姓民不聊生,太.祖皇帝与诸义士揭竿而起。

  “如颜家祖上,便是太.祖皇帝身边的十二义士之一,曾为太.祖皇帝筹措粮草,太.祖皇帝亲口赞许,颜卿,朕之左臂也。这说的就是颜姑娘的曾祖父,颜文襄公的事了。”

  齐尚书说出这段典故,颜姑娘别看在家已经听了不下一百二十遍,此时却仍是脸颊微红,眼睛发亮,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名为骄傲的荣光。颜姑娘谦逊道,“皆臣子应所为也。”

  荣烺翻翻下头的书,抬头问齐尚书,“怎么不见其他十一义士的记述?”

  齐尚书惋惜的说,“那十一个在太.祖立国后,忘记了太.祖皇帝的恩典,不是结党营私,就是鱼肉百姓,多行不义,落得个报应不爽的下场,都统一记在逆臣录里了。”

  荣烺倒吸口凉气,“十一个人全都坏了?”

  齐尚书点点头。

  荣烺问,“十二个人,坏十一个,为什么都坏了?”

  “殿下这话问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