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二章 屈天下雄(2 / 2)


表情始终淡淡的郭嘉继而问道:“孙坚在长沙经营多年最终的下场是在荆州众叛亲离,只能寄身袁术帐下,他又有什么可佩服的呢?”

张燕沉声答道:“末将是武将出身,乌程侯在荆州所作所为,末将不予评论,但乌程侯大破吕布与胡轸,逼得董卓迁都长安,只这份打仗的本事,末将打心底里佩服。”

英雄相惜往往就是性格或作为某一点上的共同点,武将佩服武将,谋士敬仰谋士,枭雄叹惜枭雄,比比如此。

今夜无风无云,星斗密布,繁星璀璨,郭嘉仰天眯起眼睛轻声道:“吕布与乌程侯斗将如何?兵力两军相比又如何?”

此时此刻,张燕似乎觉了郭嘉问话的用意,收起了闲聊的轻松心态,郑重道:“人中吕布,单挑斗将,末将认为天下无人能敌,吕布与乌程侯交锋初时,兵马略胜乌程侯。”

轻轻点点头,郭嘉反问:“那为何吕布会败?而且败得极惨。”

张燕面露凝重之色,微微垂低声道:“吕布与胡轸不和,麾下并州军与凉州军积怨已久,无法戮力合心。”

负手望天的郭嘉轻轻一叹,说:“起于纷乱之业而欲成大业,非能屈天下之英雄,不足以建非常之业。飞燕,益州刘焉我并未放在眼中,可天下终有让我感到棘手之人,我欲成帝业,则要让天下英雄臣服,四世三公的袁本初也好,倡义兵号召群雄的曹孟德也罢,就算是飞燕你敬佩的乌程侯,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屈服于我,倘若不能,那就是我郭嘉屈服于他们,那时,生与死已经不重要了。”

眼前的主公论武力只是平平,战场杀敌绝不可能比得过手下任何一位武将,可只一句“屈天下之英雄”就让张燕肃然起敬,这份魄力就足以担当人主。

张燕文武双全,当年在黄巾军中,便已是年轻翘楚,深得张牛角赏识也正是因为他不仅武力过人,还有谋略与头脑,他的能力远非一般黄巾骁将能比,黄巾军中太多将领都是目不识丁,只凭武力得到重用。

“主公麾下有世间难得的熊虎将,又有深谋远虑之谋臣,文武殚谋戮力,齐心辅佐主公,定能成就千古帝业。”

张燕的话让郭嘉轻轻一笑,好似玩笑一般地说道:“是啊,我亦非董卓,怎会犯下让吕布和胡轸一同出战的荒谬错误。”

这一句话让张燕背后渗出冷汗。

吕布虽是董卓义子,可董卓对他并不放心,但又不能不用,倘若吕布单独率领并州军前去抵抗关东诸侯,董卓担心吕布会不会阵前叛变,因为吕布狂悖反复,董卓便是用策反将他收入帐下,忌惮吕布再次背主也情有可原,于是董卓让吕布出战,但凉州军也一同前去,看上去实力大增,可董卓一方面是想监督吕布,另一方面却没想到并州军与凉州军的矛盾致使孙坚大胜。

此时乱世,诸侯手下将领有派系之别司空见惯,出身,地位,学识,都能够导致派系的产生,英明的诸侯会利用手下将领的明争暗斗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使得战力不降反升,而无能的诸侯则只能束手无策,埋下隐患。

黄巾余部四将的投效让郭嘉有了崛起的资本,反过来,郭嘉也会忌惮这四人手握重兵,四人投效时不过是秉承张角遗志,这种忠诚郭嘉怎么会放心?张燕更是还隔着张牛角履行张角生前安排。

不是郭嘉惧怕张燕等人造反,而是他要将萌芽扼杀在摇篮中。

他们四人有兵不假,可没有郭嘉,要么藏匿山林之中,要么攻伐一城一地后等待灭亡,能不能看清这一点,郭嘉不知道,但是手握十万大军的张燕,郭嘉不得不防,而他心里,更希望张燕全心全意辅佐他,毕竟张燕也是一员难得的战将。

学识不浅的张燕纵然没有通晓经史的才学,可也深深明白眼前的局势,郭嘉对他又怕又爱。

怕,是怕他目光短浅自断前程。

爱,是爱他有勇有谋可当大任。

麾下二十余万将士,可有近二十万是黄巾将领所统帅,当其冲便是张燕的十万大军,张燕如果还认为只要自己忠心耿耿,手握多少兵马无关紧要的话,那他的书就全白读了。

“主公有志天下,张燕愿终其一生为主公披荆斩棘,哪怕是一个马前卒也无怨无悔,主公,许将军,典将军,周将军麾下不过五千兵马,对于他们大将之才来说太少了,末将愿将麾下将士各调三万给三位将军,令三位将军可人尽其才。”

张燕单膝跪在郭嘉身后,言辞恳切,毫无犹豫之色。

交出麾下九万大军,只留下一万,这就是张燕为了向郭嘉表达忠诚的行动。

一个真正有鸿鹄之志的将领是不会只看眼前的,张燕想得到郭嘉的重用,想要建功立业,不但自己可一展抱负,也能为子子孙孙留下一份荣耀和地位。

郭嘉知道张燕想清楚了,而他愿交出九万大军已经足以表明忠心。

转过身,将张燕扶起,郭嘉温和地说道:“飞燕能明白我的苦心,我深感欣慰,若我夺你手中大军,又如何对得起你?只是,汉中之地非同小可,我意,夺下定军山后,飞燕你与文远领军在定军山埋伏三日,若三日之内汉中无援军来救定军山,那你与文远一同攻下汉中,而后飞燕可留五万兵马给文远,让他坐镇汉中,为我守住益州门户,飞燕可带汉中粮草辎重再返阳平关,与我一道挥军南下,直取成都。”

如同讨价还价一般,张燕表忠心交九万大军,郭嘉还他四万,这就让张燕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