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把星际技术上交了第36节(1 / 2)





  他们确实有,吴少校走后,孙蔼明关起门来说道:“今天的情况你们都看到也感受到了,我相信大家都是能够正视差距的人,我也相信你们都不会愿意认输。他们比我们强,这是事实。他们比我们有更长的训练时间,也有作战的经验,这也是客观条件。但是,你们愿意说,因为这些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比我们强吗?”

  “不愿意!”从来都是最优秀的那一拨,谁还没点心气了,他们目光炯炯地看着孙蔼明,眼中燃烧的是熊熊的战意,他们不愿意认输,不管对手是谁!

  第54章 名额

  孙蔼明本来就是个狂魔, 指挥一班的疯狂内卷加训就是从他开始的,现在做了这个特别班的班长,孙蔼明也依然没有丢弃自己的传统美德, 在登上母舰的第二天晚上就在特别班的同学们之间扩散了他的思想。

  一时的落后不可怕, 可怕的是永远的失败, 为了不当一个永远的失败,该卷起来了同学们, 从明白开始加训,疯狂给自己加难度!

  字典里从来没有认输这两个字、更加不甘心成为别人眼中的弱者的特别班学生们对于自家老班长的思想接受良好,以自动自觉的精神,以昂扬的斗志,大无畏地投入到了这场疯狂的内卷之中。

  对于这些来势汹汹的学生们,被吴少校安排和特别班学生一起训练, 打压一下他们的气势,观察一下他们的表现的朱振明上尉如此对吴少校表示:“都很有精神!”

  吴少校心里大概是有数的, 他对朱上尉说道:“这事一件好事,不管怎么说都是少将的学生,表现不好丢的是少将和我们第七军团的脸。你平时注意着一些,别让他们的训练强度超过他们能够承受的极限就可以,别的不用管。”

  对于自己被安排看孩子这件事情,朱上尉……没有太多想法,他是攻击型飞行器编队的指挥官, 自己也是从第一军校指挥系毕业的优秀毕业生, 总之就是, 不在前线的他本身也没有除例行训练之外的其他任务, 看孩子就看孩子吧。

  而在蓝星这边,古景耀一直憋到了大年初四才去找许部长和曹院士谈虚拟现实技术的事情, 在此期间再次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了完善,并且顺便给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并且自己给后续的课后作业题出题,尽量做到在一道题中尽量用到更多的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做到温故而知新。

  虽然古景耀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计划有些一时兴起的感觉,不过许部长和曹院士还是很认真地考虑了。

  夏国一向是重视人的,虽然他们不惧怕牺牲,但也不愿意有不必要的牺牲,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执行月球登陆任务的航天员进行模拟训练,无疑对于提高航天员的生存率,提高航天员在任务中的执行能力降低意外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这个计划,许部长是比较赞同的。

  唯一的问题上,在技术可行性上,许部长不能确定,他看向了曹院士。

  曹院士认真看完了计划书,缓缓点头道:“应该是可行的,不过可以再召集大家讨论一下。”

  他这里说的大家,当然指的是大计划各个项目的负责人,也是第一批知道古景耀情况的科学家们。

  不过曹院士在这种情况下向来是个稳妥的人,他既然说是可行的,就证明可行性确实是很高的,即便经过了众人的讨论,结果大概率也不会改变。

  因此许部长直接说道:“讨论会我马上安排,不过曹院士,人员上足够吗?”

  说话间,许部长已经用内线电话通知了自己的秘书,让他通知大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来开会,作为许部长的秘书,需要帮助许部长处理很多事情,自然也是大计划的知情人之一。

  曹院士说道:“现在这些人肯定不够,不过这些年我们国家着力于教育体系的发展和科研人才的培养还是有很大的成效的,我们需要另外招一批人,但人才储备还是足够的。”

  他这样说,许部长就放心了,转而询问古景耀,“景耀,对于这个新项目的研究人员,你有什么意见吗?”

  古景耀对于自己还人情的行为没有任何不好意思,直接说道:“过年的时候我在梁院长家里见到了梁院长的几个学生,和他们就材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觉得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水平还是不错的,研究方向和虚拟现实技术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重叠。”

  这话倒是让许部长和曹院士都有些惊讶,毕竟在他们看来古景耀还非常年轻,而年轻人往往是快意恩仇,非黑即白,不喜欢这种政治把戏的。

  不过无论是许部长还是曹院士,对此都并不反感。

  许部长本来就是个玩政治的,而政治原本就是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只要放在那个位置的人,确实能做好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这种妥协和利益交换就不是坏事。

  曹院士虽然是个科学家,但他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背后也是有一群人的,他自己可以无所顾忌,但谁都不是孤家寡人,利益交换这种事情,曹院士其实也没少做,更加不会因此而觉得古景耀这样做有什么问题。

  惊讶过后,许部长和曹院士感慨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要能力有能力,要奇遇有奇遇,还能有这样的政治思维,将来无论做什么都是前途不可限量啊。

  不过许部长和曹院士也没指望古景耀能考虑的有多稳妥,男人可不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一个年轻人刚开始展露出自己的政治能力,往往不能要求他想得多么面面俱到。

  于是许部长说道:“梁院长在教学能力确实很强,他的很多学生都有很好的成就,有几个过两年可能就能评上院士了。不过,一个项目组内部还是需要一些不同的声音,可以给梁院长的学生几个名额,但名额不能都给他们。”

  因为说话的对象是古景耀,许部长也没有玩云山雾罩这一套,近乎直白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也算是在指点古景耀了。

  古景耀点头说道:“我打算给两个名额,其他的你们定就行。”

  古景耀,至少是现在的古景耀,其实并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什么培植自己的势力的想法,他并没有什么超前的布局,只做当前需要做的事情。

  给梁院长的学生两个名额是目前的现实需要,梁院长对他帮助很多,而且他是材科院的学生,在梁院长主动运作的情况下,古景耀不能视而不见。

  至于别的,反正古景耀也不认识其他人,他并不在意许部长他们都选谁,只要能好好做事就行。

  许部长和曹院士对此自然不会有不同的意见,许部长直接说道:“你确定名额就行,只要政审问题就可以通过。”

  整个大计划的核心就是古景耀,别说他只是要两个名额,即便他要更多名额,只要对大计划本身没有影响,许部长都不可能会反对。

  古景耀点点头,又说道:“我们尽量提升一下速度,在几天内把事情确定下来,后天就要回去上课了。”

  许部长也有了点紧迫感,就政府这种机关吧,很多时候客观上你很难要求效率,因为中间各种环节实在太多了,但在夏国,当他们真的需要高效率的时候,速度还是能提起来的。

  面对古景耀的提醒,许部长郑重点头,说道:“我会尽快协调,把事情落实下来。”

  许部长的话还是很靠谱的,和其他科学家开会确定这事确实可以搞之后,他就推荐名额的要求给了下去,只给一天的事情确定推荐名额,因为上次招人就有了一次名单建档,这次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从上次的人之中寻找漏网之鱼,确实节省了不少时间。

  古景耀的两个名额也在这些推荐名单之中,同样需要他在一天的时间之内确定下来。

  古景耀开完会回到京华大学,想了想觉得这事还是应该正式一点,就跟梁院长借了个办公室,给他上次记下名字的一一打了电话过去,邀请他们来京华大学参加二面。

  他没准备搞三面,二面结束之后就会把名额确定下来报给许部长进行政审,至于因为各种原因来不了或者不愿意来的人,那就没办法了,只能说没把握住机会。

  也可能是梁院长在背后做了什么工作,总之并没有出现缺席的,古景耀名单上的人都按时赶到了京华大学,参加这场在他们看来,可能在其他人看来,也有点奇怪的面试。

  孟恺和郭志峰是一起来的,他们的研究方向一直,这几年一直有合作项目,所以虽然其实在不同的单位工作,但关系一直很好。

  实际上,他们两个人在上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关联,因为郭志峰跟着梁院长读研的时候,孟恺都已经毕业了,他们的联系可以说是从郭志峰毕业很多年之后才开始的。

  那时候,郭志峰已经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闯出了一点名堂,而学术圈这个圈子,其实是很小的,研究同样方向的人不是合作者就是冤家对头,他们两个师出同门,简直绝对最佳的结盟条件,于是理所当然地结盟了。

  在师门之中,孟恺和郭志峰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相对比较年轻,资历不够深,但在科研上比较有天赋,很是做出了一些成就,在业内大小也算是个小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