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节(2 / 2)


  寇承平无所谓地说道:“货送来了你就卖,卖完就关门,别管他们说什么,也别拿别家的东西以次充好,不值当。”

  现在外面已经有不少仿品,但凡《桃花扇》主题店有的东西外面都跟着卖,可那又怎么样,很多仿品只仿了形状没仿着质量,买了都不好意思拿出去用。

  至于仿得好的,照盛景意的说法是让他们只管仿去,反正他们吞不下那么大的市场,他们这么干就是在免费帮他们推广。

  掌柜的见寇承平一点都不着急,也就不纠结了。不就是每天被人堵在店里要求他多卖点吗?想想丰厚的薪酬,这点小事他还承受得住!

  随着一个白天的发酵,晚上往秦淮河畔跑的围观群众更多了,虽然他们进不去,不过不妨碍他们在外面蹲点看看都有什么人来参加,顺便对拿着票大摇大摆来等着入场的家伙投以羡慕妒忌恨的目光。

  不远处的如意楼上,那对挤走了孙当家的双生姐妹花正倚在栏杆前往千金楼方向看。

  当姐姐的现在兼任当家之位,算是秦淮河畔最年轻的当家了,她面色染着几分桃红,眉眼比从前多了几分妩媚,和犹带天真的妹妹已有了一点区别。

  “姐姐,我们该怎么办?”妹妹有些烦恼地问。

  因为东家那边的命令,她们如意楼没有一个人去报名《桃花扇》的选角活动,可现在那些客人一开口就是问“会演《桃花扇》吗”,着实让她心焦无比。

  今年她们丢了花神之位,孙当家被安排去嫁人了,如今东家把如意楼交给她们,要是她们完全不学《桃花扇》,明年又拿不下花神之位怎么办?

  虽说姐姐现在攀上了东家,可据说当年孙当家也和东家好过,这才过去多少年啊,孙当家就被草草嫁给个鳏夫,出嫁那天只有一顶小轿抬过去。要是她们今年搞不过千金楼,是不是也会被随意指个人嫁了?

  “总有人不喜欢《桃花扇》的。”姐姐劝慰道,“我也不想去学。人人都夸她们宽和厚道,现在想想,当初我们在千金楼时,她们可没有教我们这个,可见她们还是藏了私的。”

  姐妹俩一合计,都觉得不学就不学,她们就不信全天下都喜欢《桃花扇》!

  夜幕无声无息降临。

  这场“不是人人都喜欢”的《桃花扇》选角活动又一次拉开序幕。

  第48章

  《桃花扇》代表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年前无声无息在金陵城传开的“水磨腔”。

  早在水磨腔悄然风行之时,原本流行的唱腔便要为它退让,而《桃花扇》只是展现了水磨腔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另一种把南戏北曲结合起来、再揉和江南水调的表现方式,它是新鲜的,它清雅悠远,又隐隐有扎在市井的根,里头唱出来的词曲不再是孤立的,它与剧中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也就比单纯的词曲更能勾动人心。

  本来寻常伎人所唱的,不过就是那些常见的唱词,调子也都是近百年来听惯了的,大伙都不觉得有什么,平时就只拿它们来助兴,也没想着让伎人们能推陈出新。

  现在不一样,现在许多人都发现他们可以在一场戏中听到道不尽的人生百态,他们可以同时拥有哀伤凄婉的美人、慷慨激昂的文士、舍身就义的侠客,甚至连插科打诨的小厮、撒泼打滚的无赖,瞧着都那么地鲜活有趣。

  这与平时偶尔看一场的南戏有点相像,可是又比南戏更深更雅更有内涵,到场的人都免不了看得目不转睛,恨不能直接看个三天三夜。

  有前面一百多年的积累,各种唱词在文辞上已经玩不出花来,《桃花扇》的出现才会引爆全场。

  打个比方,这就像是前面的文人墨客花了一两百年捡柴火,而《桃花扇》则是把这堆垒得比山还高的柴火轰地点燃了!

  所以说,短时间内想动摇它在金陵城中的地位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来个汤显祖写出《牡丹亭》,或者来个洪昇写出《长生殿》,才有可能追平《桃花扇》的热度。而对于享用过《桃花扇》这种饕餮盛宴的人来说,很难再满足于只听听曲儿过把瘾。

  只是几乎在所有新潮流开始之前,有人都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哪怕守着旧东西不放也不会受到影响。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盛景意不知晓也不关注。

  今天晚上她多了个小尾巴立夏,所以在观众入场的时候她昨晚的观赛位置也布置一新,多了张案几和凳子,另一边还摆了张杌子,是立夏给自己准备的。千金楼里没那么森严的主仆之分,每期选角活动前前后后至少得两个时辰,还是两个人都坐下欣赏比较舒服。

  有立夏在,穆钧没再出来,许是在屋里看书,反正盛景意没见着。

  盛景意也没在意穆钧出不出现,她拿着今晚的参选者名单,等着第一位参选者出场。

  比起昨晚来说,今晚的官伎比例上升了不少,而且基本都是已经成名的官伎,别的不说,基本功绝对是过关的。

  只是前两个选手虽然水平不差,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没有叫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现场比起昨天的开门红来说要差了一筹!

  就在有人在心里犯嘀咕,觉得昨天那些人莫不是在吹牛逼的时候,第三位选手出场了。观众席一下子热闹起来,纷纷趁着专家评委还不能转身的档口开始热烈讨论这位新选手——

  “哇,这人来干什么的?”

  “我怎么觉得她像个丫鬟?”

  “她脸上怎么一脸斑,这样也敢出来?”

  可以说很大一部分观众都是为了凑热闹来的,他们不太懂什么唱腔什么唱词,最先关注的自然只有脸。台上的女孩儿约莫十五六岁,长相一般,脸上还有一点一点的雀斑,不过她看起来很自信,到了台上便信心满满地开腔,给全场表演了一出“报菜名”。

  真的是报菜名,也不知她以前是在哪干的,一口官话说得十分流利,几十个菜名报出来丝毫不带停滞,咬字清晰之余还带着股常年混迹市井才有的鲜活逗趣。

  那些原本在评议她相貌的小纨绔都被她这一手震住了,人家搞《桃花扇》选角,她来报菜名干嘛?难道菜名报得好,能等同于唱功也很好?虽然她这一口气念那么多菜名的本领听着也挺能唬人的,可怎么听起来就这么不搭?!

  令小纨绔们意外的是,江乐正第一个转了过去,接着赵博士也跟着转身。

  徐昭明和沈先生两个是“唯心派”,听曲儿只凭自己的喜好来,江乐正和赵博士却是实打实的学院派,他们对《桃花扇》的唱词和唱腔研究得比较透彻。

  等小姑娘表演完自己的才艺,徐昭明三人也转了过来。徐昭明积极讲起了串场台词:“江乐正是第一个转过来的,不知道你觉得这位姑娘适合哪一门?”

  江乐正没立即回答,而是询问场中的小姑娘:“这位姑娘姓什么?”

  小姑娘说道:“我姓丁,叫丁灵,不过大家都叫我丁丁。”

  江乐正说道:“丁姑娘喜欢哪一门?”

  丁灵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丑门吧。”她报名前和人了解了一番,很清楚自己的长相不适合进生门旦门之类的,倒是丑门这个据说机会很多,比如演出底层角色什么的,这不就是她本色演出吗?她以前在酒楼帮忙端茶倒水,就有不少人夸她声音响亮、口齿伶俐,她觉得自己应该是有机会的!

  江乐正和赵博士对视一眼,点头说道:“我们也觉得你适合丑门。”没等丁灵喜出望外,他又让丁灵先介绍一下自己。

  丁灵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地交代了自己的来历:“我其实不是伎籍的,我和我哥都是我娘养大的,前年我娘生了场大病,身体越发不好了,这两年我哥一直在抄书帮补家用,我也出来找些杂活干帮补一下家用。”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听说这次选角要是入选了,有可能拿到一笔奖励,还可以学唱戏,我就想报名来试试。”

  赵博士说道:“你娘和你哥知道你来参加选角的事吗?如果他们知道了,他们会反对你来参选吗?”

  丁灵一顿,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