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3节(2 / 2)


  覃幼君自然是不在意的,这事儿甚至不需要通传,衙役便能给出答案,“回陈大人,这事儿小的们都知晓,黄标家的想拿银子贿赂郡主和大人,但郡主和大人当日便将银票入了县衙的公库,一共三千五百两银子记录的一清二楚。”

  殷序和覃幼君做事向来看利益,自己做了自然要让人知晓,当初那些银两入库时县衙的人哪怕是看门的门房都一清二楚。

  如今陈运一问,便有人作证了。

  大林氏诬告不成反而被打了板子,满县城都在讨论这件事儿。相比较大林氏的鲁莽小林氏则沉稳的多,眼见着王金川被抓,知道救出无望,干脆将家产藏的藏变卖的变卖,就差带着孩子们跑路了。

  不过小林氏快也快不过陈运,当日便带人将王家给围了,直接将正要跑路的一家人抓住了。

  当然,罪不及家人,陈运也不为难他们,却将这些年来王金川搜刮来的钱财给没收了,王家的院子也得收归县衙所有。黄家也不例外,以前在松安县内堪比县令之家的黄王两家就这样倒了。

  由于殷序提供的证据确凿,陈运几乎不用费多大力气便将案件查了清楚。

  在陈运调查之时,曾经与二人勾结过的富户们也纷纷慌了,生怕被牵连到他们头上来。

  有几家干脆联合起来,趁着夜色来了殷府想要跟殷序讨个主意,殷序见都没见,只扔下一句,“以后好好做人,证据本官留着,就看你们听不听话了。”

  就这话这些富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殷序是看在他们之前拿了大笔罚金的份上给压下这事儿了。黄标和王金川的案子这次不会牵扯到他们,但日后他们若是还不听话,那殷序便拿此时朝他们开刀。

  富户们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真的是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了。心里越发愤恨那二人自寻死路竟还备了双份的账簿,这下可好,把自己搭进去不算,连他们也给连累了。

  殷序见下人出去了,这才不高兴道,“这些人真是没点逼数。”

  说着又端了一盏燕窝过来蹲下,“幼君妹妹,再吃点?”

  覃幼君是不想吃的,但瞧着他殷勤的样子又不忍拒绝,便就着他的手吃了几口。但再多也吃不下了,殷序也不掀起,直接将剩余的吃了,这才说,“秋收眼瞅着结束,这个冬天就该为明年做准备了。修路,建食品加工厂,农产品加工厂,另外还得做研究找各种懂的老把式,这个冬天注定不能闲着了。”

  “忙些好,到时候就不至于慌乱了。”覃幼君算着日子道,“算着日子娘送来的人这几日也该到了,还得找处院子给他们住着。当初我是让他们从江南带一批货过来的,到时候趁着冬季赶紧出手,另外咱们手中还有不少的粮食,也可以到边境上进行交易也能赚上一笔。”

  殷序眼前一亮,“那咱们的商队年前就得组建起来了。”

  覃幼君点头,“不错。单单从各大户中抽人也能有不少了。到时候再由官府牵线,咱们的人带着跑几回估计也就差不多了。”

  饭后殷序忙不迭的去做计划,哪家安排几个人,挑选的标准是什么,哪个又能作为领队,全部都得计划得当。

  过了两日,陈运在这边结案,黄标和王金川直接带去府衙做最后审理。而在这时一行来自江南的商队也到了松安。

  殷序想要的人来了。

  第七十二章 皇上不能生

  玉阳长公主在殷序心中不愧是最贴心最好的丈母娘了, 这人送来的足足有五十多人,而且各个都是能人,不管是管理铺子的掌柜还是镖局的镖师, 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玉阳长公主安排不到位的。

  人来了, 货也足足拉了五十多车,丝绸、茶叶、瓷器占了绝大多数,还有一些是玉阳长公主给覃幼君送来日常所用的东西。

  林林总总很是丰富, 根本不需要特意让人去瞧,这一行人一进松安县便在松安县引起巨大波澜。

  纵观这几十年, 松安县也迎来送往了不少的客商,可与眼前的一行人相比较却是不够瞧的。

  县衙的人只瞧了一眼便知道谁来了,忙与殷序说了。

  王金川纵然不是好东西, 但这俩月也帮着殷序做了不少的工作,现在人被带走,许多事情赵宏中和刘培还做不了, 可把殷序给累坏了。

  这一帮人的到来简直让殷序松了口气,当即把公务一扔就回家去了。

  在殷府门前, 这些人浩浩荡荡站在门前,好不壮观。

  四周全是看热闹的百姓, 都在猜想这些人是不是云国公府送来照顾他们县令娘子的, 听闻县令娘子怀有身孕了。

  实际上玉阳长公主并不知覃幼君有孕之事, 报喜的书信也是昨日才寄出。这些人不过是玉阳长公主送来供殷序差遣的人罢了。

  好在殷序提前就准备了院子安置他们, 处理的倒是有条不紊。

  覃幼君在院中只见了他们一面便扔给殷序了,殷序自然安排他们住宿,又让他们把各自擅长负责的事情写下来,他再另作打算。

  此时乡下秋收过去了, 殷序忙派了一人带着刘培去乡下招募劳工回来修建几个工厂了,尤其是葡萄酒厂更是重中之重。

  到了九月底的时候第一批酿造的葡萄酒终于酿好了,殷序和覃幼君一起去了那藏酒的酒窖,开封验酒。

  因为葡萄精挑细选全部是覃幼君挑选的葡萄,酒塞子一开,一股浓厚的葡萄酒香味儿便迎面扑来。

  覃幼君抿了抿嘴有些馋,拿了木勺轻轻舀了一些然后轻抿了一口,然后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个味儿。”

  她一说殷序也迫不及待,忙接过来也喝了一口,赞不绝口道,“好的很,比咱们以前喝的也不差了。”

  当然,跟后世精工制作的拉菲没的比,但在这时代能酿出这样的葡萄酒已然非常不错。不管是殷序还是覃幼君甚至都忍不住幻想钱往钱袋子里掉落的声音了。

  清脆极了,好听极了,悦耳极了!

  覃幼君对玉芝道,“大家这段时间都辛苦了,给大家一人一斤带回去尝尝。”

  对下人他们向来大方的很,这第一批酒固然珍贵,但也不能苛待了这些人。

  玉芝忙下去安排去了。

  当然第一批酿造出来的葡萄酒量也很客观了,这硕大的酒窖种堆积的满满当当。

  这酒窖是挖在郊外的葡萄酒厂的,所以刚烧制出来的陶瓷瓶子也被运送到这里来。

  当然这边烧陶瓷的工艺是不及江南的,好在玉阳长公主当初安排得当,这批人中真有几位是烧制陶瓷的师傅,如今正好能指点这边的烧瓷技术,做出更精美也更符合他们夫妻要求的陶瓷瓶子来。

  这些葡萄酒自然不会送去边境,是要送去京城的。

  按照殷序和覃幼君的说法,京城那帮人眼高手低最喜好面子,包装不到位他们便觉得拿出去不上档次。所以包装必须往高档里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