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4节(2 / 2)


  躺在床上仔细琢磨一阵,王洛生又觉得是自己太过悲观了,怎么说,自己也是青云县远近闻名的秀才,沈临就算是生意好,也不过是三教九流,和自己没法儿比,至于说苏晚,和云嫣比起来,更是一个是地上的土鸭子一个是天上的白天鹅。

  虽然现在苏晚那只土鸭子没有那么土了,但是究其内里,她还是一只鸭子,比起娶一个在街头卖吃食的妇人,显然是娶大才女杨云嫣要风光几十倍几百倍。

  自己也就是乍一下被他们的好生意刺激了,才生出这许多的胡思乱想来,实际上,自己和云嫣,是要比他们强千百倍的自己也是糊涂,怎么和这样的人比起来,还为这些事情而神伤。

  想到这里,王洛生心里舒坦了,看来,自己也要加紧把云嫣娶回来,把云嫣娶回来之后,这一切便都顺当了,自己的好日子,就能开始了。

  第二日苏晚和沈临又起了一个大早,照例是套着马车带着沈丫丫,路上还是碰到了王洛生,沈临还是和王洛生打了一个招呼,但是王洛生却淡淡的做了回应,态度又恢复了往日的高高在上。

  沈临也不多说什么,赶着马车往青云县的方向去了。

  就算是王洛生很是友好,车上有女眷,沈临也不方便捎王洛生一程。

  王洛生去了学堂,读书休息的空当,杨云悄悄过来找了王洛生,送给王洛生一个温暖的手炉。

  那手炉十分精致,外面套着一个秀芍药的锦缎套子,里面的内胆,竟然是黄铜制成,一看就价值不菲。

  杨云嫣穿着在青云县最好的衣料铺子里面买的流云锦衣裳,戴着的首饰也是成色上好的玉制成的。

  就杨云嫣这一身上下的衣裳和首饰,怎么也得花十两银子。

  杨云嫣的父亲是这书塾的先生,这个书院是青云县最好的书院,束脩格外的贵,先生挣的也多,并且,那些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三节两寿之是更是要送不少,所以书塾先生家里都富裕。

  王洛生是重生而来的,自然是知道,杨云嫣家虽然富裕,但是也不至于富裕至此,之所以这般,是因为杨云嫣的父亲每年考试的时候还干些买卖试题的营生,所以杨家便不乏银子。

  不过前世王洛生参加过的那些考试,都是他自己实打实的考的,并没有用这个岳父的试题,这可是毁前途的事情,王洛生也认为以自己的才学,无需做这样的事情。

  此时杨云嫣身上的富贵让王洛生觉得心安,原本那种失去了什么的空落落的感觉得到了弥补,王洛生知道杨云嫣有多喜欢他,就像现在,杨云嫣眼里满是对他遮掩不住的爱意。

  王洛生相貌俊朗,更兼才高八斗,是青云县好多姑娘的里人,杨云嫣对王洛生也是实打实的喜欢,这越是喜欢,想起书生们昨日夸苏晚的话,就让杨云嫣觉得如鲠在喉,那个苏晚,处处都不如自己,却总是让自己不舒服。

  杨云嫣觉得苏晚这风头也不过一时,她迟早,还是要回到她本来的位置,成为一个低贱卑微的乡下姑娘。

  苏晚和沈临昨日已经商议好了,客人太多,而现在人手什么的的都不够,盲目的多卖,就容易手忙脚乱也容易出错,中午和晚上都各卖八十碗,就正好能忙的过来,人也不至于累坏。

  一来到摊位上面,没想到摊位前已经有一些人等着了,这是昨日没有吃到麻辣烫的和昨天听了麻辣烫的好吃的,这才一早就等在这儿了。

  苏晚实在没有想到,这早上还会有人想要吃麻辣烫,这本该是中午和晚上的吃食才对。

  不过,既然有客人,一切也都是昨日就准备好了的,也没有不卖的道理。

  反正就这一百六十碗,什么时候卖完什么时候收摊,恰今日要去看另一个摊子的位置,找打杂的伙计,还有能在另一个摊子上管事的做饭的,另外苏晚还想看看这青云县的院落。

  这回既然在青云县里做生意了,每日在青石村和青云县间往返,也要耗掉一些时间。

  这一眼看下去,明年是不用种地了,索性就搬出来吧,以后沈临读书也方便。

  沈临和苏晚刚从马车上下来,就开始忙活起来,在这空当,苏晚也告诉了食客们今日卖一百六十碗,卖完就要收摊了,另外以后早上的时候不卖,中午卖八十碗,晚上卖八十碗。

  早上候着的食客们都觉得自己今日真是赚了,往后要想吃,还没这么容易吃到呢,要是中午和晚上过来,根本挤不进来。

  还没到了中午,沈临和苏晚就卖完了一百六十碗,于是乎果断收摊,同时也挂出了以后的营业时间,还有中午卖八十碗晚上卖八十碗的规矩。

  立这规矩,也是为了苏晚不至于累坏了。

  沈临带着苏晚去看了沈临想好的那个摊子,是在南街的尽头,南街是卖布料胭脂水粉的街,也有几个点心铺子,这摊子在南街最里面的尽头,以前不知道是卖什么的,大概是生意不好,这地方便空着了,有一个破棚子,下面有两张长凳。

  苏晚对这个地方很是满意,姑娘们逛这些铺子,总会走到这个尽头,走到这个尽头便也容易被这些吃食吸引。

  苏晚抬头看沈临:“你怎么知道这地方,你是给谁买胭脂水粉来着。”

  沈临坦坦荡荡:“之前母亲和丫丫的手有些皲裂,我来给她们买过润手的脂膏,无意间便记下这摊位了,想到要再开摊子,我便想到了这里。”

  苏晚也只是随口一问,她并不怀疑沈临会和旁的女子有多的往来。

  看了地方,苏晚当即就决定租下来,沈临则是让苏晚在这条街上的茶楼里坐着,自己则是打听这地方的管事,雷厉风行的花了二两银子把这地方租了下来,然后沈临便去购置桌椅板凳,锅灶,锅碗瓢盆,小吃街那个摊位上的东西沈临都是见过的,苏晚买了什么器具他也买什么器具就可以。

  不过沈临并没有买和那个摊位上一模一样的东西,这一回买的东西,要更加的精致一些,毕竟这条街上的多是夫人小姐、姑娘们,东西精致一些更招人喜欢。

  苏晚和沈丫丫在茶楼听了一通说书,然后又去另一条街上好一点儿的酒楼吃了饭,沈临则是一直在忙活,苏晚还带着沈丫丫去看了看院子,看完回来,南街的尽头,已经有了一个摊子了,布置的很是得当,锅灶都安置在了合适的地方,共计放了八张桌子,能坐三四十个人,也是足够了。

  沈临告诉苏晚他已经想好和合适的人,这边的摊子,由杨家兄弟来打理就很是合适,沈临和杨家兄弟一个村子里多年,最是清楚杨家兄弟几个都是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并且活也干的好,苏晚点了点头,按照她对杨家兄弟的了解,杨家兄弟的确是信得过。

  沈临告诉苏晚安置好这些,最好不要告诉食客们这两家都是她们的,若是以为是两家,食客们便比较对比,想分别尝尝,若是说了是一家,吃了一家的,便对另一处的没有什么兴趣了。

  沈临说的这些苏晚都很是赞同。沈临能提出这些想法,也能把这些想法落在实出,而不是天马行空的纸上谈兵,这让苏晚觉得很踏实。

  苏晚有一个做麻辣烫的方子,沈临就能想出一大堆方法把这方子变成银子,要是苏晚,就算是能够想出这些方法,也不会这么快的去实行,并且若是实行起来,也实在是辛苦,而沈临却是把这些都做了,无论是费心的还是费力的,一概都不用苏晚,苏晚只需要做决定要不要这样办了。

  以前在王家的时候,原主处处为王洛生着想,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可谓是殚精竭虑。

  王洛生能够过得轻松自在,是原主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替他解决道了很多后顾之忧,而王洛生要么认为这美好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本事,要么就认为是杨云嫣的主意,从未想过,这里面有原主的功劳。

  苏晚想到一句话,如果你觉得岁月静好,那一定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现在她就觉得岁月静好,这背后,是沈临把那些劳心劳力的事情都主动地默默的做了。

  有沈临操持,另一个摊子第三日就开了起来,苏晚和沈临把杨还有杨大夫妇雇上打理南街的摊子,南街的摊子也不大,杨五媳妇煮麻辣烫,杨五和杨大收拾桌子上菜,只干一天,就都干顺当了。

  南街的铺子比小吃街上的人少一些,不过生意是一样的火爆,来南街上买衣服胭脂水粉的姑娘,都要在这个有些简单的小摊子上吃上一碗麻辣烫去去寒,前几天还是顺便吃,再过了几日,便是专程过来吃了。

  小吃街上的摊子依然是苏维纳和沈临在忙活着,其实这摊子雇人做可以,不过苏晚觉得在前期的时候,还是自己有个掌握了解,积累一些经验比较好,如果一开始就全靠雇人,以后有一些细节,自己没有揣摩到位,便容易有疏漏。

  有些事情,也不是一味雇人就能解决的,还是要亲力亲为。

  苏晚和沈临子在小吃街上卖麻辣烫,每日中午卖八十碗晚上卖八十碗,倒是也不至于太累,这里面还是有一些细节问题显现出来,都被苏晚和沈临很妥当的处置了,苏晚也庆幸没有一开始就偷懒雇人,这些经验,比银子更宝贵。

  就在这几日,青云县也流传着,小吃街卖麻辣烫那家的姑娘,是小吃街西施,不仅吃食好吃,人长的也是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