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慵来妆第130节(2 / 2)


  嬷嬷急道:“郡主!”

  但已够许融捕捉到关键词:常荣时,正是常姝音的二哥常二爷,此前曾受常姝音所托打听过萧珊的身世。

  这条线索在此时以这样的方式连接了起来,看来是常荣时没料到庆王妃居然不知此事,行事间有所疏漏,导致庆王府内部出现了些变故。

  没有这个变故,她也不能这么容易跟淑安郡主搭上线,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许融眨了眨眼,淑安郡主注意到了,没好气道:“你想说什么?”

  “臣妇只是有一点感叹,”许融缓缓道,“萧夫人也是去年才得知大姑娘的身世。”

  淑安郡主愣了一愣:“嗯?”而后反应过来,一时却也不知能说什么,干干地笑了一声。

  其中的讽刺意味,令里外都沉寂下来。

  许融借这空档思索着该如何把话题引到郑知府身上,还没想出个眉目,忽地隐隐听见围墙外有些喧哗之声。

  淑安郡主皱起眉来:“什么人在吵闹?”

  嬷嬷福身:“老奴出去看看。”

  淑安郡主这座私宅距离庆王府甚远,地处幽静,粉饰精雅,许融进门前注意过,从选址看得出有在尽力低调了,但郡主私宅,再低调,宅角墙边也控制不住要溜出来几丝儿富贵。

  在平凉这样许多百姓都还住着窑洞的地界,无法不散发着有钱的气息。

  随着嬷嬷出去,墙外的喧闹有一刻静止,但很快又卷土重来,且到了在厅堂中能清晰听闻的地步。

  许融心下有不祥预感,此时城中随便冒个火星子都能燎着,出现这种动静可实在不算好事。

  她站起来:“郡主,您带了多少护卫过来?这里又有多少护卫留守?宅子有留进出的后门吗?或者您有身手利落的护卫能不惊动外人翻墙出去报信?”

  她连着几个问题把淑安郡主问懵了:“不多——这里我很少过来,父王都不知道此处,有没有后门我不记得了,你问这些干什么?”

  她深怕庆王得知她又找了许融,所以特地选在这处很少使用的私宅,既然很少使用,自然不会留多少人手,只有几个看门打扫的下人,护卫随侍都是她现带来的,为了避人耳目,也精简了一半,不过十余人,正经护卫只有六个。

  许融没有回答,因为她已经看见嬷嬷满面仓皇、脚步散乱地冲了回来。

  淑安郡主发现不对,也站起来了:“出什么事了?”

  “郡主快走吧,这里呆不得了!”嬷嬷气喘吁吁地道,“来了一群灾民把这宅子围了!”

  屋里立着的侍女们一齐变了颜色,还有人忍不住惊呼出声。

  “怎么会到这里来?”淑安郡主一怔之后厉声道,“他们想干什么?”

  “这地方偏,主人家看着又殷实,”许融接了话,“大概想抢一把。”

  嬷嬷惶惶地点头附和:“周护卫带人在前面和他们骂上了,听话音,是这个意思。”

  淑安郡主又惊又怒:“好大的胆子!没亮明白我们的身份么?”

  “周护卫说了,但那些人疯了,总不肯信,还以为、以为这里是哪个老爷背着正房置的外室。”嬷嬷带着点磕绊回道。

  “郡主,趁周护卫还能拦着他们,我们快走吧。”她又催道。

  淑安郡主气得脸色铁青,却知道不是发性子的时候,匆匆把有限的人手召集起来商议对策。

  好消息是,从正堂绕出去,过一处小花园,西角上有一处后门。

  坏消息是,因为前面为周护卫等人所阻,有一部分灾民顺着围墙已经绕到了小花园外边,这一出去,就与他们撞个正着。

  听着墙外那些粗鲁的声响,淑安郡主终于也露出了一丝慌色:“现在该怎么办?快把周护卫他们叫来。”

  嬷嬷迟疑未应,因为那样前院又要失守了。

  归根结底,是人手太少。

  “郡、郡主——”一个侍女望着淑安郡主的身后,忽然颤巍巍叫道。

  “又怎么了?!”

  淑安郡主不耐烦地斥道,一边下意识顺着她的目光转过头去,而后一声尖叫卡在喉间:“——!”

  只见一颗乱蓬蓬的人头正从墙那边升起来,扒着墙头的男人看见这一花园的女子们,眼神诡异幽亮,几乎要流下口水来。

  然后,许融拔出一棵小树旁用以固定支撑的木棍,提着过去,毫不留情照着那男人额头正中一记猛击,男人从墙头摔落下来,墙外接连发出两声惨叫——还有一声应当是被他踩在下面当垫脚的人的。

  “还愣着干什么?”许融扫视一圈侍女们,“都去找棍子,找不到的折树枝,然后散开来,各人负责一段围墙,见到人就往死里打,一下不行就两下!”

  她的命令明晰而杀气腾腾,侍女们不知不觉就听了她这个外人的话,在极短的时间内,当真握着找到的五花八门的“武器”在墙下战战兢兢地排布好了。

  淑安郡主忍不住抓住许融的胳膊,好像抓住救命稻草:“这能行吗?”

  许融摇头:“权宜之计而已。”

  不可能真的靠几个侍女抵挡住灾民,这是一群最苦的人,但随时也可能变为最恶最疯狂的人。

  淑安郡主急道:“那怎么办?!”

  “我们出不去了,护卫可以。”许融快速回答,“郡主记得我之前的话吗?找一个身手利落的闯出去——”

  “去找我父王!”淑安郡主终于找回了主意,就要吩咐下去,许融心下微动,向她摇头:“不,去府衙。”

  “为什么?”

  “因为府衙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