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四章青天(2 / 2)

  可堂上向大少透过气来,杀猪一样的惨叫声,加上那几位悍卒,杀老了人的气势,却就让那几个从人不寒而颤,小腿肚子的筋一跳一跳的,万幸有个机灵的,高声道:“少爷撑住,小人回去报与老太爷知晓!”

  倒是给这些进退不得的从人,一个极好的台阶,纷纷便从人群里挤了出去。

  “狗官!你敢打我!啊哟!”向劲草还没骂完,种师道一只脚踏在他背上,略一用力,向大少爷就禁不住惨叫起来。

  边上的百姓当直合不上嘴,连议论声都没有了。

  因为大伙都不会反应了。

  向家,就是这陈留的天啊!

  历任知县,都是对向家客气得不得了,前任知县,就是略不恭敬,才被逼着丢了差遣的啊!

  打向大少爷?这看着还真要打?

  连边上被医师救醒的云三郎和他父亲、小妹,都傻掉在当场。

  他们来告状,真也就是求个庇护啊,也没想着知县大老爷,真能让向家给他们还个什么公道的。谁知道,这向大少,真的就被按倒了!

  刘瑜笑望着堂下的向劲草,摇头道:“人啊,没文化真的不成。”

  为何一听向劲草是秀才,刘瑜就喊打呢?

  笞,就是打屁股。

  因为宋代不是明清,秀才,非常简陋的说,有资格去参加解试的读书人,就可以被尊称为秀才,这向劲草如果去参加过类如开封府取解试,那不论他考得如何,就可以被称为秀才。

  象云叔公那样,过了解试,就是中举了。

  但是,“然并卵”三个字用在此处,真是恰到好处了。

  这大宋的秀才、举人,它不是终生制的啊。

  要不刘瑜也不会考不上进士,跑去边境钻研,弄点功劳混个特奏名。

  别说秀才,就是解试过了,中举了,后面省试、殿试,只要一关没过,没能进士,怎么办?

  下回要再考,还得从解试开始,这三关哪有一关容易的?只一关没过就重来!

  考研失败明年再考那没问题,这相当于考研失败,得从小升初考起

  只要没能进士就是个措大!

  包括所谓“三举解元”的,就是三次解试都得了第一名。

  但是,前两次依然无法进士,第三次还得重新去考取解试。

  向劲草这秀才压根就不是个功名。

  而所谓主薄官职,那不过是个寄禄,级别还不如刘瑜的高,又无实职差遣。

  唬老百姓可以,就凭这个敢在公堂之上,跟刘瑜吡牙?

  刘瑜对边上做记录的杨时吩咐道:

  “中立,取大毛竹剖开做成竹板,当场秤重,以十五两以下为准。”

  又对向劲草说道:“下官虽不喜汝之行径,然则,法不可废,必不因私废公。”

  更冲着围观的百姓大声说道:“诸位父老也做个见证。”

  所谓十五两,是有出处的。

  那是天圣六年,仁宗皇帝赵祯的意见,下诏规定常行官杖的重量不得超过十五两。

  外面百姓听着不住感叹刘瑜是好官:“当真要打向大少爷的屁股?”、“这大老爷是豁出去啊!”、“为着云老爹这泥腿子,大老爷跟向家扛上了,这真是青天大老爷啊!”、“看不出这老爷年纪轻轻,却有是一腔正气啊!”、“明镜高悬!明镜高悬四个字,今日方才名符其实啊!”

  这时随着回去报信的从人,而匆匆赶来的向老爷子,恰好听着刘瑜的话,吓得几乎要昏过去,匆匆由长随挤开人群,甩开左右搀扶,边上百姓以为向老爷子是要冲上去教训刘瑜一顿。

  不料向老爷子到了堂前,无视被种师道踩在脚下的孙子,不由分说一揖到地,向着刘瑜开口,便是下官见上官的架势:“专知宅店务公事向广,见过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