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第141节(1 / 2)





  把自己的脖子裹得严严实实。

  廖初直接就笑了。

  余渝:“……”

  笑屁哦!

  你个生不逢时的!

  他们到餐馆时,关文静等人已经系数就位,将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

  送来的食材也交接完毕。

  廖初仔细检查一遍,在拿过来的单子上签字。

  打下手的人多了之后,做老板就真的省心。

  一夜低温发酵过后,面坯早已膨胀。

  廖初指挥着几个帮厨切成分量等同的剂子,自己则去调馅儿。

  一般的步骤可以交给下面的人,但调味至关重要,他们还把握不住。

  肉和菜都有人切好了。

  廖初看了眼,随手指出几处不足,四个帮厨赶紧记下。

  哪怕四个人里足有三个,比廖初的年纪还大,可依旧学得认真。

  隔行如隔山,普通人可能很难想象廖初在烹饪界的地位和意义:

  这样年轻,这样的成就……

  能成功应聘,每个人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竞争之激烈难以言表。

  人的名树的影,他们都是奔着拜师来的。

  历史悠久的职业大多讲究师承,厨师也是。

  从烹饪学校毕业,就好比孩童学会走路,离跑,可还远着呢!

  只有真正拜到名师门下,学会了独一份儿的技巧,那才是真的成材了。

  虽然廖初明确表示暂时没有收徒的意思,可能在这种级别的大厨手下工作,本身就是难得的机遇。

  可能对方随口指点的一句话,就能叫人豁然开朗。

  熬几年下来,哪怕没有师徒缘分,再历练几年,也就能独当一面了。

  没有师徒名分,可廖初大部分操作根本就不瞒人,大有“能学的会你们尽管学”的架势,四人就很感激。

  就好比这会儿做蛋烘糕,怎么调面糊,怎么弄火,怎么找平,廖初都是敞开做的。

  厨师行当里分红案白案,绝大部分人只能专精一种。

  可在这位年轻的老板手上,好像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

  他好像什么都会,什么都信手拈来。

  只有真正的内行人才知道这多么不容易。

  这会儿还早,客人没没到,店里只有余渝和果果两个。

  两人动作一致地坐在后厨玻璃墙对面的桌上,托着下巴,笑眯眯看着。

  蛋烘糕,听着就好吃!

  今早主打包子,上笼屉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空档。

  四个帮厨忙活完了,便轮流来廖初这边取经。

  其中一个叫胡海,今年只有二十岁,年纪最小,胆子也最大。

  他看着那一盆面糊,先在心里大略算了下,这才大着胆子道:“老板,这能做百十个吧?”

  其余三人就都看他。

  你怎么敢开口啊!

  廖初目不斜视,“一百个。”

  胡海啊了声。

  “一百个。”廖初终于抬眼看了他们四个一圈,“做厨师的第一步,了解自己手下过的食材。”

  如果连多少量能多做少都估摸不准,只能有两个结果:

  要么不够,要么浪费。

  干脆别做了。

  胡海脸上刷的红了。

  其他三人都跟着说“知道了”。

  玻璃窗外的余渝和果果听不见里面的谈话内容,可还是下意识缩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