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5节(2 / 2)


  徐莎点头:“我是不死心啊,这就好比看着钱不捡。”

  她问:“那你呢?你上午研究的怎么样?”

  江枫上午也没闲着,他一直在研究染色的工艺。如果真得出相关系列,他们肯定不能只有白色。这样的事儿,除了江枫别人做不来。江枫:“还行,有点进展,不过我需要人手。”

  徐莎:“继续招聘。”

  经过陶玉的全厂大会,厂里果然是稳定了不少,原本有些浮躁的氛围也默默的安静了下来。让人没想到的是,还真的有一些人主动提出要调去三车间。

  原本三车间的主任还在的时候,总是带着大家抱怨,觉得他们吃了亏。这一次全厂都知道三车间加班费比别的车间高所以才复杂,再看三车间的人抱怨,多少都带着微妙。

  你们虽然忙,但是你们挣得多啊!

  没得这么白眼狼的,想拿钱还不想干活儿。

  好在三车间剩下的人,也多是老实巴交的,有想法的,都跟着三车间的主任跳槽到红灿灿了。

  虽然有了跳槽事件,但是水木似乎并没有因为走了人受到什么影响,这个世上从来都是这样,不管缺了谁,地球都是照样转。大家各自忙碌,水木依旧招人,他们的工资依旧不少。

  虽说还是有原来跳槽的旧工友游说,但是不少人还是不为所动的。

  红灿灿开业一个月都没有呢,谁知道工资是不是按时发放?光嘴说,谁不会啊!

  水木最起码开了一年半了,他们一直在这边,那是信得过的。

  这段时间水木忙忙碌碌,而与此同时,一批拿货的人也在这半个月赚了个盆满钵满。

  虽说他们预定发布会的货不能提前提走,但是还有去年的款式,依旧可以正常拿货的,既然来了一趟,没有人会空着手离开。而有些参加了预订会又预定了的人更是拿了不少的货。

  像是老黄家的兄弟俩都是一样,他们运气好,在第五轮牛仔裤拍卖的时候,前头几个都没有资金了,倒是轮到了他们,他们拿了三千条牛仔裤,还拿了一批头花。

  他们可不是只有两个人,虽然只有两个人参与拍卖会,但是他们这一小帮人,一共是五个。其实当初他们一起做黑市儿生意的还有不少人,不过现在也没得什么躲躲藏藏,都是合法的。

  有的人理念不一样,有的人想多挣钱,也就渐渐的散开了。

  现在这五个人,除了同村的黄家两兄弟,陈三,还有两个一个下前进村的,另外一个公社那边儿的。公社那个就是之前他们求着江枫找药那位。

  他们五个是一头儿的。

  几个人在火车上一商量,觉得这牛仔裤不能拿回县里卖,他们县里虽然有些条件不错的。但是这牛仔裤还是不便宜的。而且,电视都没看过,咋晓得牛仔裤是什么流行的东西?

  几个人商量妥当了,索性在半道儿的沪市下了火车。

  都说沪市是大城市,那大城市的人条件肯定更好,自然也更懂。

  这个时候虽然大家还是看不起这种做生意的人,觉得这是投机倒把,但是因为知青的大量回乡,工作却不多。所以为了生计,还是很多人都走上了这条路。

  他们找了比较繁华的街道,直接摆摊。

  这对他们来说,驾轻就熟:“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同款牛仔裤,进口的牛仔裤啊……”

  陈三刚喊完,立刻就有人凑了上来:“呀,这就是牛仔裤?”

  这是一个长得不错的时髦姑娘,她身边则是另外一个,那姑娘低头摸了摸料子的,一翻裤腰,就看到上面的似乎是缝纫在裤腰上的纸标签,上面全是英文字。

  她赶紧问:“这裤子多少钱?”

  “一百零五。”

  “呼!”两个姑娘倒吸一口气,周围摆摊的也惊诧的看过来。不可置信。

  这可是一个月工资才三四十的时代,要价一百零五的裤子,那妥妥的昂贵啊。

  黄老大喊完了也后悔了,他就觉得这国外的东西是好东西,就要了这个价,要完了也觉得高了。

  “你便宜点,我们拿两条。”

  两个姑娘对视一眼,黄老二掐了他家老大一把,说:“九十五一条。”

  这一下子,就便宜了十块钱。

  黄老二真诚的说:“咱们是刚过来,你们是第一个客户,我们也是给个实在价。两位妹妹回去可得好好给我们宣传宣传啊!我们也是看您长得好,穿的肯定出色,穿出去就是打样儿才敢出这个价的。不过旁人再来,咱们可给不了九十五了。”

  两个姑娘被夸奖的喜形于色。

  “那行吧,不过我钱没带够,你给我留着,我这就回去拿钱。”

  “好嘞。您放心,我给您装上放在一头儿。”

  “咦?这个是头花吗?怎么这么好看啊?”两个姑娘又眼尖的看到了头花,他们一眼就相中了红色的丝绒头花,上面订着白色的珍珠,看起来十分的华贵。

  “一块五,您一下子就买两条牛仔裤,要的话我最低价给您。”

  “啊。这不是牛仔裤?”这时又有旁人过来。

  “这是……”

  “哎,不全是喇叭裤啊?”

  “那当然啊,不管啥料子都是各种都有的,您可别小看这个窄腿儿的,穿这个窄腿儿的,穿个小靴子,哎呦喂,就没见过这么帅气的小姑娘……”

  “我们这边三个款……”

  一天下来,几个人手里的三千条牛仔裤悉数卖光。

  不仅如此,他们这一趟拿过来的头花也卖没了,就连其他款式的衣服,也少了一大半儿。剩下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这一行人,呆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