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漂亮原配重生了第152节(1 / 2)





  幕布上照片变幻,全是军嫂们,有给娃洗澡的,有抱着娃逛动物园的,还有背着娃下田的,每一个陈玉凤都标明了是谁的爱人。

  音乐继续低唱:紧紧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眼泪往心里头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早回家门口。

  女孩继续朗读:“爸爸呀,我已经一岁啦,可我还是没见到你,妈妈说因为你要保家卫国,那是比陪伴我们更有意义的事,可是爸爸,妈妈也很辛苦,她的肩膀上不止有我,还有爷爷奶奶,还有整个家呀……”

  一个女艺术家突然转身,扶上陈玉凤的肩膀,泣不成声。

  站在台侧,陈玉凤举目望去,灯火微黯的座位上,无一人眼里不满含着泪花。

  这是一场没有掌声,却满场热泪的演出。

  第103章 掌声如雷

  那一张张照片是全军一个个最普通的军嫂,她们在各行各业留守,上养老,下养小,而这个节目呈现的,正是所有留守军嫂们的生活。

  虽然没有陈玉凤自己的照片,但这恰是她的留守生活。

  她从来没有跟韩超提过,可他战场七年,她守了七年。

  她从怀孕到孩子出生,直到俩闺女长到六岁,有三年时间,韩超因为远在越国伪装,一颗字的信都没写过,只有津贴寄回,是她一个人陪着俩丫头长大的。

  苏红和韩峰会欺负她,王果果必须看重大儿媳妇,因为在农村男孩永远比女孩更重要,周雅芳还需要她的照顾,家里家外,柴米油盐。

  韩超只需要冲锋陷阵,她肩上担负的是整个家庭。

  “爸爸,我今天两岁啦,妈妈在打猪草时接到你的信,听说你升排长啦。”

  韩超眼里看到的是两个女儿哇哇而啼,当时陈玉凤在做什么呢,要打猪草,还得哄乖了这个,再哄那个,她于是放下这个又抱起那个,说:“乖呀,你们的爸爸现在可是排长啦,咱们一起笑一个,好不好。”

  舞台上孩子继续朗诵:“爸爸,我已经三岁了,虽然我还没见过你,但是我知道你升营长啦,妈妈是在插秧的时候接到的你的信,她从秧田里跑出去,跳了一路欢乐的水花…”

  满场热泪。

  韩超眼前是妻子在水田里听到他的来信,奔向邮递员的场景。

  他忍不住笑了一下,却也在此刻熬不住脱眶的眼泪,要望向天空。

  他走的时候她还是小姑娘,等他回家的时候她已经是俩娃的妈。

  她的七年青春,孩子的六年成长,他想象不来。

  直到此刻,听女儿童稚的嗓音朗读,才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样的场景。

  这也是韩超头一回发现,自己的妻子居然如此优秀。

  她不懂灯光,不懂舞台,不懂表演美学,可她挑的照片是最感人的。

  一个个的孩子,或男或女,或双胞胎,一个个军嫂在各行各业,各种岗位上的工作,家庭生活,她呈现了一个群体的风貌。

  而这个群体,在此之前,除了马琳,军区没有任何人关注过。

  毕竟这个机构是由男性领导的。

  但在这一刻,所有的男性终于在看向舞台时想到了妻子,爱人。

  此刻坐在台下的,来自各个岗位,各行各业的人们,也看到了军嫂们为了国家,为了部队而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怪不得这个节目只有三天时间,却一路保送。

  它确实足够优秀,配得上被保送。

  再说马琳和徐勇义,他们今天和高处长,史忠山史参谋长坐在一排。

  马琳的父亲是曾经的老司令员,即使总军区的大领导们,也要给她点面子。

  不过毕竟军产的归属让所有人眼红,所以代言人的事,其实已经有人反映给领导们听了,领导们则交待,让史忠山史参谋长劝劝马琳。

  史参谋长接此重任,知道马琳脾气爆,一直没敢说什么,直到节目临近尾声时才说:“马琳同志,关于军产,各方面的影响你也该注意一下,很多人都觉得,军嫂们的生活其实不错的,军产换来的红利应该着重为军人们着想,你觉得呢?”

  马琳翻了个白眼,没说话。

  后排有人说:“还有些声音说马处长不是真为军嫂着想,是找了个代言人……”

  史参谋长笑了一下,高处长坐在远处,搓着手,一脸尴尬。

  这时要不是徐勇义摁着,马琳就要跳起来去抓人,吵架了。

  可恰恰也是在这时甜甜的节目上演了。

  第一个出来的是徐磊爱人,大部分人都认识,所以从此刻起,就无人说话了。

  毕竟人人都有军功,也都上过战场,此时想起自己留守的爱人,无一心底不有一段伤心事,他们此刻只顾着怎么憋住眼泪,怎么让自己显得不那么难堪。我

  转眼诗朗诵过半,要说还有人忍得好,没流泪的话,那最后一张定格照片,则让满场的男人们集体手捂上胸口,后排有个男人甚至开始了嚎啕大哭。

  舞台上,孩子在朗诵:“我终于见到我的爸爸了,可是我的妈妈生病了,我知道,妈妈是太累了,她终于挺不住了才会倒下。妈妈呀,你要快点好起来,毕竟祖国需要爸爸,可我需要的,是您的陪伴和照顾呀!

  照片是一个穿着军装的女同志,团着俩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儿。

  女同志朴素的衣服上,肩膀处还打着补丁,俩男孩的衣服上也打满了补丁。

  字幕:付玉梅,战士张松涛爱人,因癌症死于1990年。

  最后一排的张松涛在此刻泣不成声,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