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枭雄入赘后第220节(1 / 2)





  “真难得啊,廖将军居然会议古论今。不过,话不能这样讲,正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倘若连第一步都走的名不正言不顺,那何谈治国?何谈平天下?日后定会遭人诟病。”

  “卑职以为黄军谋此言甚是有理,楚薛氏看似无伤大雅,可真到了建朝立都那一日,这天下是楚家的还是薛家的?薛军出生入死打下的天下,凭什么拱手就给了楚家!”

  “砰——”

  廖三拍了桌子,勃然大怒:“你们这些没良心的,我也不怕得罪薛帅,要不是少城主,薛军能不能走到今日还两说呢!”

  西北那边的半点不退让:“连年战事!西北嫡系死伤数万!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日!西北百姓从牙缝里抠出来粮草送到关内!节衣缩食换来的今日!照你这意思!功劳全是你家少城主的!”

  你家少城主,简短精悍的五个字,直接把廖三推进了安阳的阵营里。

  廖三一介武夫,圆滑有限,口舌也不伶俐,如何能与这些谋士争辩,气喘如牛,楚楚隔着一堵墙都听得真真切切。

  他败下阵来,又有一人开口了,声音清朗干净且慢条斯理:“过河拆桥的不少见,河还没过去就要拆桥的,我还是头一次见。”

  “咳……陆公子这话未免太难听了,我们也不是过河拆桥,凡事总归得讲个道理,要不这样,折中一下,把楚城主归入薛氏族谱……”

  “大白天搁着做梦呢?你去问问老城主!看他答应不答应!”

  话音未落,“咯吱”一声响,那扇紧闭的木门被人轻轻推开。

  厅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楚楚拼命的垫着脚尖,透过窗户缝隙窥探。

  只见楚熹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方才提议折中的黄军谋像是要把脑袋塞进裤.裆,而薛进,那个手握七州,掌兵八十万,离应天受命仅有一步之遥的薛进,忽然很麻利的起身。

  “你怎么来了?”

  “我不来,安阳府的房盖都要被你们掀开了。”

  年幼的楚楚,一下子领悟了这句话的深意。

  此处是安阳府,是楚家的安阳城。

  要把安阳城主归入薛氏族谱,岂非空手套白狼。

  黄军谋脑袋埋得更低了,仿佛在地上找什么东西,一旁的崔无暗暗踢了他一脚,他忙说:“城主,卑职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此事久议不定,再拖下去,恐会生出变故,总要尽早拿定一个主意,城主若有想法,也可畅所欲言。”

  楚熹笑了笑。

  “钱财,粮草,火药,我知道,任凭是什么稀世珍宝,也没有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年轻将士金贵,薛军南征北战换来的天下,我楚家没资格坐享其成。”

  “那……”

  “我同意和离。”

  作者有话说:

  我来了!

  第172章

  “我同意和离。”

  此话一出,厅内顿时肃然无声。

  薛进的脸色时青时白,变换之快,让一众部下都不禁为他捏了把汗,真怕他一个没撑住昏厥过去。

  “只是……”楚熹沉默片刻,再度开口:“安阳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提一些条件,诸位觉得如何?不过份吧?”

  关于薛进称帝一事,之所以争执不下,就是因为楚熹在南六州深得民心,且南六州之外的晋州是她外祖家掌权,晋州向江南投诚,亦是看在这份关系上。

  若由薛进提出和离,难免被百姓唾弃,什么过河拆桥,什么背信弃义,更难听的话都会有,如今根基未定,天下未夺,八字还没一撇,要是让民心散了,实在得不偿失。

  楚熹主动和离,简直是一份天大的恩德。

  故而西北派系忙点头应承:“不过份不过份,有什么条件,城主尽管提便是。”

  末座的仇阳忽然站起身,将位置让给楚熹,他身后的两个将领稍作犹豫,也跟着站了起来,算是明确表态,与楚熹一条阵线。

  仇阳素来不遮掩自己的立场,且眼里容不得沙子,由他提拔起来的将领会公然站队,着实不能令人感到惊讶。

  西北派系心知肚明,楚熹在薛军中势力非同小可,甚至各州各城各乡里的官员有一多半都是她的人,正因如此,必须得在建朝立都之前把这笔糊涂账梳理明白,否则这天下迟早落到楚家手里!

  不少恳切的目光齐齐落在薛进身上,期盼着他在关键时刻拿出一个强硬的态度来。

  薛进握着太师椅扶手,缓缓坐下,深吸了一口气,近乎咬牙切齿,一字一句道:“你说吧。”他满脸写着“我倒是要看看你有什么条件”,从头到脚都是抵触的姿态,没有半点要洽谈的意思。

  相较之下,楚熹显得格外从容,仿佛做好万全准备而来。

  “第一。”她无比沉静地说:“我要临朝亲掌明台。”

  话音未落,满座哗然。

  好几个西北官员豁然起身,涨红脸说:“这,这,这怎么行!”

  何为临朝,前朝沈皇后监国,御临朝廷,统政施令,手中权柄几乎盖过帝王。

  而明台则是大周朝一项被废弃的旧制,明台于朝廷六部之上,御阁之下,凡是皇帝诏谕,皆由御阁拟撰润色,再送往明台,经明台审阅盖印,下发至六部,方可依法施行,若明台否决此诏谕,便会将其退回御阁,如遇还诏,御阁明台就要举行联合会议,经过双方商榷后进一步修改诏谕,直至全票通过,再下发六部。

  简而言之,明台有着极大的政权,皇帝的每一道命令都必须经过明台,朝廷六部不得过问,只能无条件执行。

  楚熹既要临朝听政,亦要亲掌明台,轻描淡写一句话,都他娘的快要把皇帝给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