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殿下第93节(2 / 2)


  “这收的有点多。”差生每年学费、伙食费、住宿费,加起来就得七百两。

  荣烺点头,“是啊。嫌多可以不上。”

  荣绵可算是看出他妹的用心了,差生不必来官学读书。

  以前官学因为在博义馆所设,就称博义馆。官学读的年数也不一样,年纪小的,总得到十七、十八岁谋差使再结业。若年纪大到官学读书,也就两三年的事儿。

  这次荣烺规定了考官学的时间,八岁来考试,过了十岁不准再入官学。

  另外,官学学生一律在官学住宿,除一月两次的休沐日,不准外宿。外宿必需有馆长、博士开具的准假凭证,不然一律按夜不归宿、私自旷学处置。

  关于饮食,官学生必需在官学用饭,一律禁止外带。

  还有,官学生发统一衣袍,不准再穿自己家的衣袍。

  另则便是官学生一月一次的考试,一季一次的大考,一年一次的年终考试。光这些考试,都让姜洋忍不住感慨,“这比考秀才、举人、进士的考试还多哪。”

  姜颖道,“哥,这得时时考试,才能知道大家学习的好坏啊。”

  还有就官学课程做了更细致的划分,大方向分为文课与武课,除了必需要学的国史,礼、乐、射、御、书、数外,文课更偏重基础儒家经典,武课则侧重身体锤练,兵法教导。另则还有琴棋书画一类陶治情操的选修课程。

  每门课程都有专业的老师任课,每月、季、年,都有相应的考试。

  荣绵几人头回看这些草拟的章程,光考试就看的脑袋发晕。

  荣烺信心满满,“光看我为官学设定的课程,一年收七百两多么?要是招收外头子弟,别说七百,七千两都有人来读。”

  言外之意,七百两是她给官学生的优惠。

  另外,每年每年级都会重新分班。

  还有便是对官学老师的各种奖励,要知道帝都房子是很贵的,像官学博义馆馆长,五品衔。下面的博士、校书,官职就更低了。

  一人赏一套宅子比较难,但荣烺提出每人每月补贴住房银子十两。

  若是单身愿意住官学宿舍的,免费提供住宿。

  还有,官学老师也要与学生一同吃食堂的饭菜,不准馆长、老师们吃小灶。

  另有老师留校值勤制度,每班每天都要有老师晚上值勤,查寝,官学读书睡觉都有规定时辰。当然,值勤也有值勤的补助。

  郑徽看一眼官学对于差生昂贵的收费,就知道给官学老师们的补助都从哪儿出了。

  荣绵几人没啥意见可提,就是觉着,太狠了。因为除了新的格外严苛的规章之外,还有密密麻麻的对于学生触犯官学规章后的惩罚条例。

  完全不重,有体罚,有学罚,有金罚。最严重也就是开除。

  但,规定之细致,荣绵非常怀疑他妹是请了什么刑名先生后做出的制度。

  荣绵指着上面定的一系列规定,“这可太厉害了。”问他妹,“这是你们想出来的?”

  “丁师傅帮我拟出来的。”

  荣绵颌首,“果然是丁师傅。当年丁师傅曾连续三任担任官学馆长。”

  荣烺也说,“丁师傅当馆长的时候,大家都为进官学挤破头,那会儿官学声名之盛,连国子监都多有不及。”

  荣烺给她哥看过后,荣绵说,“我看着挺好,要是能按着这些课程踏踏实实学几年,塞也能塞半肚子学问。”

  郑徽也说,“这就比国子监还严了。”

  看她哥觉着没什么问题,荣烺才拿给祖母、父亲看,除此之外,她还特意拿了一份给嫡母郑皇后。

  荣烺自小就看祖母处理朝务,她从来没有女子不能干政的意识,她也在管官学的事。所以,她理所当然就觉着,这事应该给嫡母知道,得叫嫡母看一看。

  郑皇后有些意外,也收下了。

  为此,徐妃知道后还生了一场气,说荣烺怎么不拿来也给她看看。荣烺在这些事上没太多心思,便也拿了一份给母妃,荣烺说,“您一直就是胭脂水粉,衣裙首饰的,也没听你关心过官学。”

  “您可快点看。初稿祖母跟父皇都看过了,我交给翰林让他们议议,没问题就颁布下去了。”

  “知道知道。以前也没人给我看这个,我这也是替你把把关。”徐妃与荣烺道,“别犯傻,我才是你亲娘哪。”

  “我知道啊。”荣烺随口说,难道她不知道自己亲娘是谁?

  她也明白母亲这是在暗指嫡母,不过,荣烺因自幼在寿安宫长大,她与郑皇后接触很多,嫡母一直待她不错,她又懂礼法,当然不能在嫡母面前失礼。

  钟学士外放前收到荣烺发下的官学章程初稿,看过后,默默收拾外放行李,他依旧认为女子干政并非吉兆,不过,也承认这份初稿很有水准。

  如果官学能照此进行,必能教导出一批出众的官宦子弟。

  想了想,钟学士决定把自己开始读书的小儿子留在帝都,考一考官学,让儿子亲身体验一下官学新章程到底如何。

  荣烺这份官学初稿在帝都官场引起比较大的议论,因为国子监的规矩也没有如此严明。还有就官学向差生收费一事,也有许多官员是不赞成的。

  甚至,史太傅也是一半赞成一半不赞成。

  令荣烺有些讶意的是,户部赵尚书竟然很赞成,并向上递了一份关于官学收费后,减免官学拨银的折子。

  荣烺在祖母郑太后这里见到这个折子,当时就想把折子糊回赵尚书脸上。

  用荣烺的话说,“户部尚书掌天下钱粮,是要明晓银烺用度去向,可不是专做吝啬鬼的!亏他还做过官学馆长,简直是馆长界的耻辱!”

  私下将赵尚书骂了个狗血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