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双职工养娃日常第97节(2 / 2)


  结果就是两个病人都休息不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他们每回都是尽量按照年龄分不同病房,但儿科就那两病房六个床位,总有那么几回没得选只能住到一间,他们也没办法,只能人工用各种手段给隔开。

  建好了,这个新生儿出院了,下回儿科缺床位又要拆,就这么拆了建建了拆,很头疼。

  但凌玉荣这个建议被驳回了,大概意思就是说医院还是尽量扶持创收多的妇产科跟骨科发展,普外科每年收治患者又多,你儿科一创收不多,二患者少,没必要。

  这个要开设新生儿病房的决定下来,凌玉荣不禁感到心凉,但怎么说他们儿科从此也有了真正的新生儿病房,可以提供给这些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了。

  新生儿病情起病急,速度又快,为了缩短时间,方便医生最快时间赶到,凌玉荣把他们离他们办公室最近的病房划成了新生儿病房,呼吸科给他们让出来的一间变成了儿科的病房。

  有人欢喜有人愁,呼吸科的医生是满心的苦涩,亲眼看着自家科室的病房被摘掉牌换成了儿科。

  开设新生儿病房并不是简简单单给你划出一间房,这个其实是小问题,当初范建成不愿意建设新生儿病房,主要是新生儿病房所需规格太高,其中花销不可小觑。

  新生儿病房主要收治出生28天以内的孩子,病房内需要配备婴儿保暖箱和小床以及各种急救设备和专科仪器,这些可都是钱,都要去卫生局申请的,有些仪器花钱还买不到,要等国家分配。

  新生儿病房收拾好,当三个新生儿婴儿保暖箱和小床被拉来的时候,儿科众人都在上班时间不能过去,等中午一到休息时间,大家再也耐不住好奇心,齐齐过去观看。

  其实这个时候光添置了婴儿保暖箱和小床,偌大的病房仍然缺了不少东西,不过大体上看已经算是一间给新生儿准备的病房了。

  吕子月走上前摸了摸那婴儿保暖箱,心情十分激动,“这感觉好神奇啊,就好像一个小孩子透明的保护罩。”

  “那当然,要不怎么叫新生儿病房呢!”

  凌玉荣感觉一直郁结的大石解开了,看她这么惊讶的样子其实也证实了当前儿科对新生儿方面的照顾有多缺失,不过嘛,一步步来,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苏雪桢看着这间初具形态的新生儿病房,内心也颇为感慨,如此看来,她那时接受采访,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就是对呼吸科的同事有点抱歉了。

  大家都正高兴的时候,范建成知道婴儿保暖箱送来了,特地过来慰问,在新生儿病房逛了一圈后得意洋洋道:“怎么样?老凌,我说到做到,决不食言。”

  再怎么说也办了一桩实事,凌玉荣不免给他几分薄面,“辛苦了,这回真的帮了我们儿科一个大忙。”

  范建成轻拍了下他的肩膀,语气非常豪迈:“剩下还缺啥都跟我提,只要我能申请来的,一定给安排上。”

  凌玉荣笑着打哈哈,病房里其他人也神色各异,心想这海口是不是夸大了。

  苏雪桢眉头微皱,寻思这大白天的他也没喝酒,哪来的醉话。

  作者有话说:

  1980年前后就是新生儿医学的快速发展期啦~别担心,呼吸科的病房会很快回来的,应该说78年后,不仅是新生儿医学吧,整个医学都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新生儿病房是50年代就有了,婴儿保暖箱这个国外出现挺早的,但我一直没查到国内什么时候有的,等下查到了如果有bug再改~

  水果参考自某市专业志书价格志第一章农副产品志第十五节水果志:1977年西瓜收购价每斤5毛4,售价每斤9毛7。

  文是架空的,设定是靠海的城市,至于价格解释下为啥参考这个市,其实翻过很多市的市志,基本每个城市panpan页面都不一样,经常打不开,只有部分城市的市志会做得比较细致,能查到的数据信息也比较多,涉及很多原因吧,很多城市的市志是不对外公开的,有的甚至没有市志,包括我参考的这个市,有些板块的信息也是无法访问的,就算能看到,文.革时期的很多数据都是直接空白或者带过。

  之前有段时间这个市的市志也是直接禁止访问,不过最近又能打开了,还挺幸运的。

  第74章

  事实证明, 范建成果真说了一通大话,凌玉荣交上去的设备表格,大半都配不齐, 要不是太贵卫生局不批, 要不就是需要等,但好歹有了新生儿病房,基础的保温箱有了,墙壁跟天花板也都加了隔音, 对儿科也算是一个重大进步。

  实习生是7月1号来报道。

  儿科头一回来这么多实习医生,加上护士一共有七个人, 凌玉荣早早就开始考虑怎么安排办公室, 整个儿科就剩下一间办公室, 最后没办法,只能让三个人一间办公室,另外一个跟柴春雨一间。

  早上门诊没开始前,吕子月就看到那间被收拾得格外干净,放了三张办公桌的办公室, 心里不由得羡慕,她们护士没有单独的办公室, 一整层楼的护士共用一个。

  门诊快开始了,吕子月去看苏雪桢, 门刚推开,就见她弯腰正在往水杯倒水, 她走了过去问:“明天就能迎来新的实习生了诶, 苏医生你期待不?”

  苏雪桢端起水喝了一口, 笑着回她, “还行。”

  最近忙疯了, 吕子月真的很想新同事快点来分担工作,目光带着希冀之色,非常活跃,“我还挺期待的,不知道这次会来什么人,不仅是医生,护士也有三个呢,希望能遇到比较好说话的同事。”

  过去没遇到杜书新之前,苏雪桢也觉得学医的,尤其是儿科的医生应该没有脾气太坏的人,不过遇到杜书新以后她改变了想法,人性这东西谁能说得好,就连好人也有后期变坏人的呢?

  两个人收拾妥当很快开始了今天的门诊,首先来的第一位患者是腹泻,如果是双职工的父母,平时日常生活中抽出时间来照顾孩子,外科里面儿童因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特别多,还有就是寄生虫病,先前蛲虫算是少见的,更多的是蛔虫。

  不过整体算是比较容易治疗的,连着看完三个孩子以后,她们门诊迎来了第四个患者,一个出生只有二十五天的男宝宝谢昕宇,陪同他过来的是妈妈沈永芳。

  怀里的宝宝用一床浅蓝色的小薄被包着,已经睡着了,很安静。

  沈永芳抱着儿子坐下,抬头先看了她一眼,她前段时间也看过那篇报纸,知道苏雪桢的名气有多大,本来没想到这次挂号会排到她,谁曾想这么幸运!

  这样一来她儿子的病不就能治得更快了,沈永芳面色一喜,苏雪桢刚问了声好,还没等她问病情就赶紧说:“这孩子最近喝奶完全喝不下去,刚吃完奶十来分钟,就开始吐。”

  “您快帮我们看看吧?”

  苏雪桢看襁褓里的孩子很小,似乎还不足月,问道:“出生几天了?”

  “还没满月,算上今天也才二十五天。”

  “孩子是足月出生还是早产生的?”

  是否足月出生对诊断很重要,不足月的孩子生病往往都是因为先天性的发育缺陷或者生产过程中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沈永芳搂紧了儿子,“没有没有,我们是足月出生的,在我肚子里待了十个月呢!”

  苏雪桢:“什么时候开始吐的?是每次喂完奶都会吐吗?”

  沈永芳想了想,回答:“大概吐了三四天了,几乎每次喂奶都会吐。”

  没有满月的宝宝一天一般要喝奶喝八次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果每次喝都会吐成这样的话,那情况很严重。

  苏雪桢接着问:“孩子每次吐出来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是稀的跟水一样还是呈块状?有没有异味?比如说闻起来酸酸的?”